一国的就业状况,不仅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与一个国家的稳定有关,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国政府无一不对就业问题非常重视的重要原因,而相应的一国的就业数据也就成为了政府所不得不关心的问题了。
建国以来,中国人的就业之路经过了两段截然不同的时期,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是计划经济时期,那时中国人的就业问题并不是一个问题,特别是对于就业者个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能不能有工作,是什么工作都不是由你说了算,而是有政府说了算的。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劳动力市场逐渐的市场化了,就业就不但是政府的事情,而更是个人及家庭的事情了。所以,现在有人说就业比拼的不是你的学历与文凭,而是比拼的父母与关系,此话虽然不是绝对的准确,但是,也是十不离八的了。
《中国就业60年(1949——2009)》(赖德胜,李长安,张琪 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01-01)是一部中国人就业历史,它详细的向我们描述了建国60年以来,中国人所走过的就业之路,从那种由政府有关部门(工人身份的由劳动局安排,干部身份的有人事局安排),到如今的,由“市场”来决定,至少形式上是由市场来决定,比如公务员考试就是一例,尽管公务员的录取有非常多的考试背后的决定因素,但是,形式上不管你是谁,都得参加考试了。这至少是一个进步了。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而且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仅每年新增的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就超过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口总和,其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这不管是对于政府,还是对于就业者本人,无疑其压力都是巨大的,我们曾经批评过的资本主义国家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在我们如今也变得稀松平常了就是证明。
而中国人的就业压力还在不断的增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