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领导同志,总要有许多讲话和文章。无论在位与不在位,大到中央领导,小到县委书记,领导同志将自己的讲话和文章结集出版,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只不过,领导同志的著作似乎可读性不强,对普通老百姓和专家学者普遍缺乏吸引力。
但是这种状况在2005年却有了改变,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出的一本名叫《学哲学用哲学》的上下两册的新书,给领导同志著作的出版带来了一股新鲜气息。
《学哲学用哲学》是一部哲学著作。中央领导出版这样的哲学专著,已经很久没有过了。最近正好单位为全体党员发了这套书,简单地看了一下以后,已经觉得是一本很好的书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以往我们看到的,多半都是应景之作,简单地搞一些讲话汇编,没有多少实用价值,而这部《学哲学用哲学》却有很大不同,它虽然看上去也是李瑞环同志在各个时期的讲话或文章的摘编,但全书自成系统,主题和内容都是围绕学哲学、用哲学的,而且,因为是哲学,所以其中的观点和方法既有时代特征,也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同时,李瑞环同志的文章,文风朴实无华,通俗易懂,言之有物,不作无病呻吟,虽然在体系上与学者的专著有很大区别,但每篇摘编读来都让人得到启发。
《学哲学用哲学》全书55万多字,共十章:一、从客观实际出发;二、坚持实践的观点;三、重视总结经验;四、掌握辩证分析方法;五、注意研究特殊性;六、坚持发展的观点;七、坚持生产力决定论;八、坚持群众观点;九、弘扬中华民族“和”的思想;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是从李瑞环同志数百万字的文章和讲话资料中精选出来的,是他多年从事领导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思想观点的荟萃。
“我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工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这是李瑞环同志在书中开诚布公地告诉大家的。纵观本书,我们可以发现李瑞环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理解得很深,运用得得体而又娴熟,随处可以体会到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实情感、正确把握和自觉运用。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运用是和中国哲学的智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也是与火热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地空洞说教,而是经常借用中国古代一些寓意深刻的故事和寓言。比如,用“茶壶的故事”揭示了香港回归后必须保持特色的道理,用“紫荆花的故事”阐述了香港人要团结的大道理,用“野猪的故事”讽刺了说空话、唱高调的歪风,用“秀才老婆生孩子的故事”批评了没有材料、硬憋文章的现象,用“夏天有蚊子但长庄稼的事例”提醒人们看待改革开放要看主流,用“先生孩子后起名”警告人们不要急于给非公有制经济下定论,等等。我们可以在书中许多地方看到这种巧妙的结合,轻松而不失庄重,诙谐而富有哲理,俏皮而发人深思。
另外,从全书文章的选择与裁剪上看,作者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本书虽然也是文章讲话的汇编,但并没有全文照转,同时也没有搞成缺少 分析与说理的单纯的语录体,而是从文章或语句的内在价值出发来进行取舍,宜长则长,宜短则短,需要再现分析与说理过程或相关背景的,就适当长一些;不需要的则一句带过。这不仅使全书成为思想精华的结晶,而且大大增强了全书的可读性,读来津津有味、毫不费力。
“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哲学这门学问说来也神,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越神奇;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越关键。”这是李瑞环同志在书中所作的经验性概括。一个这么高级别的领导,在他担任领导职务时,能够自如地运用哲学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指导工作;在他离开岗位以后,能够把自己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奉献出这样的专著来,无疑是个很大的贡献。能够拥有这样的爱哲学、懂哲学、用哲学、号召普及哲学的领导,对人民群众而言,也是一件幸事。北宋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但愿我们的高层领导人都能具有这样的哲学头脑、哲学境界和哲学胸怀,自觉地学哲学用哲学,并奉献出一部又一部大家喜闻乐见的、舍不得扔掉的、象毛泽东选集一样常读常新的精品著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