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初版于1940年,但多年来经过再版,依然历久弥新。在本书中作者教育读者阅读用心良苦、视野广阔,强调阅读的艺术,同时也指出了对阅读这种艺术更高的要求。
由于这是一本实用型而不是理论型的书籍,因此颇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现代媒体在提供方便之余,也以良莠混杂的资讯扑面而来的姿态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媒体精心包装好一些观点,使听众或者观众进行直观接受,而思考的空间减少。因此,掌握一些阅读的技巧,在阅读过程中贯穿一些规则,提高阅读的效率和效果就成为一种必要。
在第一篇当中,作者明确指出,通过阅读是为了获得资讯或者为增加理解力显然是不同的,由此分成四种层次:第一种层次是基础阅读;第二层次是检视阅读;第三层次是分析阅读;第四层次是主题阅读或者叫比较阅读。作者在检视阅读中,着重提醒读者不要忽略序言,书籍的副标题,作者对文章的相关说明或者特殊角度。在此基础上,作者特别指出,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读上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者思索,以免影响阅读的连贯性。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须做到主动提出四个基本问题:(1)着眼整体,本书的内容集中在何处;(2)作者在细部讲述什么;(3)这本书是否讲得有道理,全部有理或者部分有理;(4)这本书跟读者有何关系。带着这几个问题,作者建议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要作好笔记,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这本书中,作者花了相当多的篇幅讲述分析阅读的十大规则。在分析阅读之上,作者阅读和写作是互惠的关系。读者要学会在读懂一本书的基础上,公正地对一本书作出评价,才算是完成了整个阅读过程。
此外,作者对于辅助阅读方法也作了相关说明,包括如何运用导读与摘要,如何运用工具书,如何使用字典等。另外,这本书还具体指导读者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包括想象文学、史诗、戏剧、抒情诗、历史书、传记与自传、哲学书等不同的方法。在方法的具体运用上,利用具体的实例进行指点,更加提升了本书的实用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