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让人有宽阔的胸襟,推崇开朗、温柔、敦厚的生活态度,主张把愤怒升华为一种豁达和释怀,使人从不快乐中得到快乐。
写作之于我,就像在和纸笔聊天。
———罗兰
台湾女作家罗兰的系列随笔《罗兰小语》曾经风靡大陆、台湾数年,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年人十分喜爱的作品。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再次推出“罗兰小语全本”。它除了收录了以前出版的《给寂寞的人们》等5辑外,还增加了新作———第6辑《留住你的春天》。
已经86岁的罗兰依然像少女一样的怕羞和爱美。她对记者说:“千万不要提我的年龄哟!”当旁边的摄影记者要给她拍照时,罗兰赶紧起身照镜,整理衣服,并戏问周围人:“这衬衣领子是翻在外面好还是塞进去好?”
谈话中的罗兰始终面带微笑,偶尔含一颗小话梅,声音轻柔而美好。“这是我第17次来大陆。我小时在天津念书长大,抗战时在天津,成长时期和青春时期大部分在天津。天津与我,比我真正的老家关系还要密切。”罗兰每次回大陆都要到天津去看一看,那种感觉让她觉得是回家。
谈到风靡了几十年的《罗兰小语》,罗兰说,“是广播给了我机会”。1958年,罗兰到一家专门做交通节目的电台求职。她当时的条件是,不需要给多少工钱,哪怕只给路费。她做广播节目,稿子要自己写,音乐要自己选,访问谁要自己定。后来,罗兰如愿开了一档社会教育节目。里面有文学、音乐。罗兰回忆,当时,她总是在节目放音乐的时候,现场撰写要播出的“罗兰小语”。“就这样,我很自由地做了整整32年。”罗兰说,“此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会写‘罗兰小语’。”
在很多人眼中,《罗兰小语》言“微”意深。在很多人的青年时代,都有过把《罗兰小语》抄录在自己最精致的笔记本上的记忆。“罗兰小语”的内容从现实到理想,从爱情到事业,从生活到修养,从生死到宇宙……处处流露出传统的美德与理念,和一种昂扬向上、温婉可人的气息。“罗兰小语”清新而睿智,是许多年轻人耳畔的涓涓细流。
谈到自己的写作风格,罗兰说,和台湾的一些作家不一样,我写杂文和散文都不习惯用很激烈或很尖锐的语言。她说,自己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她觉得,中华文明让人有宽阔的胸襟。从孔子、孟子到庄子都推崇开朗、温柔、敦厚的生活态度,主张把愤怒升华为一种豁达和释怀,使人从不快乐中得到快乐。
尽管罗兰的作品曾帮助很多年轻人面对人生困惑,但她表示,她拒绝用“心灵鸡汤”或“励志书”为《罗兰小语》定位。因为她不主张“一定要成功”。
“都去成功,谁去失败?都做赢家,谁做输家呢?”罗兰说,“我只希望我的书如同人生的一味清凉剂,读者看完之后感觉好凉快,能够轻松一下就好。”
“我最怕别人用《罗兰小语》代表我的文学创作。事实上,我的小说写得也很好哦。”罗兰笑着说。
据说,罗兰在几年前,在台湾出版过一本有关抗战的长篇小说《飘雪的春天》,写的是战争给人带来的破坏不仅仅是生命的死亡,而且是对前途的绝望和内心的扭曲。
此外,罗兰还写过自传《蓟运河畔》、长篇小说《岁月沉沙》,以及游记、诗歌、诗论等多种文体的作品。2003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终身成就奖”。
谈到目前“罗兰热”已经降温,罗兰看得很淡。“写作之于我,就像在和纸笔聊天”。“像抽烟一样完全是一种嗜好”。等车、等飞机、在医院看病排队等号时,我都在写,随手写在纸片上。“我是在听从命令,让我写我就写,但不会挤着写,有没有掌声对我的写作真的影响不大。”她说,“我的快乐不是建立在别人身上,而是来自世界和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