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声誉鹊起的王小波为何在畅销书排行里居高不下?自然,有人是冲着他鹊起的声名去的,以附庸风雅。自然,也有人是被他自由调侃但不够优美隽永的文字所吸引,被文字背后的深刻但不够精致的思想所吸引,被一种超拔但不够朗润的精神境界和气蕴所吸引。
《思维的乐趣》有它耐读之处。因为讲的不是乐趣,而更多是时代与政治环境带来的思维的恐慌与孤独。茨威格的《象棋》还没有把孤独写得尽意。插队年代里“痛苦的顶点,不是被拘押在旅馆里没有书看、没有合格的谈话伙伴,而是被放在外面,感到天地之间同样寂寞,面对和你一样痛苦的同伴。”这种反思,正是王小波的境界和气蕴所在。在那个年代里,思是件充满恐慌与致命孤独的事。要么是不能跳出桎梏思考,要么是走出来,却看不到可以对话的伟大心灵,空荡荡的,被孤独淹没。
至于王小波的不足,我的建议是,我们怎能如此苛求一个人20年前的思想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