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稳健发展需要解决的深层问题
经济学家掌握的知识、理论、观点乃至于思维方式都是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的,重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的《来自市场经济的繁荣:论中国经济之发展》依然很受启发 ,特别是第十二章中国经济稳健发展需要解决的深层问题,就如何正确地对待财富,如何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如何宏观调控,如何进行政府改革等两年前所提出的前瞻性观点,回首2009年经济界的关注的热点,李义平教授的观点是正确的,至今仍有针对性。
中国的经济繁荣从何而来?李义平教授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通过“放开”、“开放”形成市场经济的增量,以及通过盘活、激活已有的存量逐渐形成的,这个过程至今尚未完结;所谓“放开”,指的是承认民营经济,允许民营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发展。所谓“开放”,指的是通过与国际市场接轨,通过引进外资,同时引进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以发展市场经济。而“激活存量”则指的是通过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使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把千千万万的个体农民引导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当代中国以GDP为代表的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前列,中国已经在各个层面与国际接轨。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美好。人们可以发现,在当代中国,哪里市场经济发达,哪里经济就发达;哪里市场体制健全,哪里的社会就和谐稳定。
李义平教授关于三农问题的四大成因作了分析,传统农业或自然经济是三农问题形成的历史渊源;农业支持工业的战略模式是本来脆弱的农业越发脆弱,并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土地经营权的承包制并不必然地与市场经济有机对接,并不必然地使农民的思维方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转化;资源的市场配置对农业、农民、农村形成强烈冲击,在价格信号的诱导下,包括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各种资源都被配置到效用最大的地区和利润最高的产业,市场机制的“马太效应”对弱势三农形成冲击;城市化的误区及农民土地产权不到位,损害了农民利益,这些经济形态的、体制的、政策的原因,使中国农业一直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李义平教授提出,要改变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模式,要用市场的方式解决“三农”问题。
一个国家的财富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强大,而国家的财富是建立在国民富有的基础上的。历史上的中国是典型的亚细亚社会没有土地私有制度及严格的法律保护。要坚决制止腐败、寻租等非正常暴富,也应当规范分配秩序、制度,把贫富程度控制在既能激励经济发展,又能维持社会稳定,让更多的人成为富人。
公平与效率问题是体制选择问题。市场配置资源遵循的是的效率原则,各种资源一般在价格诱导下配置到利润回报高的行业、产业、企业,宏观调控只是在市场配置资源出现缺陷时才进行有限的调控,以确保经济健康运行。中央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审时度势、公正地制订相应的宏观政策,引导微观主体行为,以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频繁的宏观调控是经济体制不成熟的表现,调控是有成本的,过度的调控和过度的行政手段有计划经济之嫌。
要积极推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改革,把裁判员的职能和运动员的职能彻底分开,建立以法规的形式引导经济社会健康稳定、高效廉洁、令行禁止的强政府,消除部门利益,遏制垄断,改变地方政府领导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大力推进真正意义上的中介组织。
蔡律 2009年12月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