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生注定与马铃薯有着不解之缘,我的母亲是陕北人,她经常做的洋芋菜陪伴我成长;我参加工作不久便开始从事马铃薯技术推广工作;我的硕士学位论文又以马铃薯产业为主题。
我介入马铃薯的技术推广与研究纯属偶然,由于单位的马铃薯项目有人员变动,我便以“帮工”的形式参与进去,谁知一发不可收拾,到最后成了实际负责者。当我介入之后才发现,马铃薯所处地位之尴尬、研究成果之稀少,实在与产业本身不相称,真正是缺人关心少人爱。由此,也促使我从头学起,力争真正认识马铃薯,多为马铃薯鼓与呼。
近些年,我坚持马铃薯研究而不辍,有两个思想支撑:一是变做自己喜欢的事为喜欢自己做的事;二是既然做就争取把要做的事做好。在此思想主导下,大量研习马铃薯研究文献,并突破技术推广层面,逐步转向产业发展,从宏观处审视马铃薯,从微观处研究马铃薯,几年间竟攒下近30万字,在各类报刊发表相关文章17篇,并参与《中国优质专用薯类生产与加工》一书的编写。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我的硕士论文被下载200多次,个别研究文章的下载次数也在百次以上。
早在2005年硕士论文答辩后我即有将马铃薯研究的文字集结出版之意,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施。现在,我决心出这本书,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想做个小结,即对过去10年间的研究成绩做一个梳理,提要集结,以备后用;二是想留个纪念,我已离开专业技术岗位,今后能否再从事这项工作也很难说,本书算是人生阶段经历的见证;三是想作为回报,随着研究时间的不断增加,关注的领导和同志们也多起来,一些研究成果也得到肯定,有些被多方索求,以本书作为回报大家的体现。
本书是我近年马铃薯研究材料的选编,主要由综合研究、产业研究、技术研究三大部分构成,总体以硕士论文为核心,在其之前的文章多为零碎的研究和相关课题的初步研究,之后的文章大多从硕士论文中衍生而来,继续充实、强化和系统,独立成篇。附录中的“马铃薯研究札记”是研读马铃薯文献过程中的点滴感受,部分观点已进入硕士论文或其他文章,但文字尚有可取之处,实不忍弃,故附录于后。
成书之际,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我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史俊通教授,他对我的学业关爱有加,对我的论文写作悉心指导;我感谢厅领导和相关处站的领导与同志们,他们对我的研究给予了莫大的鼓励,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帮助;我感谢有关市、县农业部门的同志,他们给我提供了难得的研究资料;我感谢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他们对我给予了倾力支持;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在我经常忙碌、频繁加班的时候,他们总是悉心照料好家庭的事情和我个人的生活,默默地为我祝福和加油;我还要特别感谢王宏厅长,在本书出版之际,欣然提笔作序,这种对年轻人成长的真切关爱,让我备受感动。
由于马铃薯特别是陕西马铃薯的研究资料甚少,我的研究充其量只是荒漠上的一片新绿,其成果的数量有限,质量更有限,一些观点也可能存在不妥之处,一些技术方面的东西也可能已经过时,在此诚恳地希望大家能够提出批评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