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如何走向?不断深化的技术革命、人口的稳定、商业模式的革新以及新能源的开发……面对这些“无可争议”的趋势面前,是否觉得语焉不详、意犹未尽?那好,来听听埃迪耶德·巴卡斯和罗格·佩弗雷里是怎么说的。
他们认为,全球各国的财政部门、银行、保险业以及社会福利机关将出现结构性的巨变。新兴国家如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这四个国家也被称为“金砖四国”)等将在这轮洗牌中填补空缺,从而占据有利的位置;未来欧美的银行与保险业将会被中东与亚洲地区的政府债券入主;高科技以及21世纪的新产业也将与传统金融产业一起流动!
上述对商业愿景的描绘出现在巴卡斯和佩弗雷里合著的《金融大未来》中。在该书出版之际,全球金融业正在经历一场危机,并进一步影响到实体经济。于是,巴卡斯和佩弗雷里的展望的勾勒无疑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在他们的指引下,人们仿佛看到了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希望,是危机也是转机和契机,当知晓了金融业将何去何从,这也就意味着在危机面前探得了先机、把握了时机。如果说经济的增长、产业的振兴和社会的繁荣除了基本面依托外,更需要民众的信心和行动作为支撑,那么,巴卡斯和佩弗雷里的《金融大未来》显然是“动员讲话”或“战斗檄文”,它催人奋进、提振信心,并且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世界金融业的美好蓝图。
当然,尽管本书包含了种种研判和推测,但根本目的却并不能把它理解为预言未来。要知道,那些认为未来可以预测的人要么别有用心、要么就是糊涂犯傻,就像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就其作品反复提及“不是预言”,“不是关于未来的臆测”,因为未来可以确定的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德鲁克所作的只是根据当时已经跟发生的问题、现象,推演其未表现出来的全部影响和规律。同样道理,巴卡斯和佩弗雷里所描绘的未来更多意义在于拓宽思路、重启想象,让人们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业已熟悉的事物。例如,他们指出金融发展趋势之一是全球化竞技场,在那时,企业外包、离岸外包和“全球采购”将变得更为普遍,国际扩张和兼并也变得频繁,还有就是通过主权财富基金控股实现全球化也变得平常。这些变化并非巴卡斯和佩弗雷里凭空猜想的结果,事实上,它们已然显露端倪,区别的只是在普遍性、规模性以及主流性上有待提升。又如,巴卡斯和佩弗雷里提出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将引发金融产品、福利制度、社区服务等多方面的新课题。这个观点其实也是老生常谈了,早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德鲁克多次强调“人口结构的变化”将为企业创新带来新的动力源泉和改革契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长期性的预测通常要比短期(如未来一个月或一年)的预测要容易许多,因为以新代旧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例如,氢动力汽车和数字钱包正在成为现实,但没有人能断定它们何时会被主流社会所接受。因此,《金融大未来》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已经出现的新事物的回顾,我们可以从中设想它们将会如何继续发展,从而形成我们的金融业的未来。这是一个危险的游戏,因为未来从来不是过去和现在的线性延伸。总的来说,意想不到的思想和事件通常会打断关于未来的计划和预测,不过这通常比对未来什么都不想要好。
然而,令人欣喜的是,不仅有巴卡斯和佩弗雷里,很多经济学家也都参与到了金融未来的猜想行列当中。他们认为金融的大趋势有:经济衰退将持续三年、全球金融资产总量(包括所有银行存款、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股票)将缩水一半、全球房地产、汽车、贸易等8大行业在金融危机中遭受深度破坏、世界将确立“全球金融稳定协调机制”、过度虚拟经济将不时(每隔五到十年)会给全球金融带来或大或小的动荡、美元霸主的全球破坏性将加大、未来20年内将上演全球金融大变局。不管这些构想是否与巴卡斯和佩弗雷里的观点异曲同工还是南辕北辙,但他们都基于责任、基于理性、基于审慎的态度对已经发生的一切作出了评判。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巴卡斯和佩弗雷里做到了。
【荷】埃迪耶德·巴卡斯、罗格·佩弗雷里:《金融大未来:危机之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定价:68.00元。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