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世纪80年代,诗人北岛的火爆程度绝不亚于那些港台歌星。“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他那锋锐的诗句仿佛洞穿了整个世界。1989年,北岛开始了长期海外漂泊的生活,《失败之书》就是北岛本人对自己海外生活经历的一种记录。
尽管北岛自己曾经说:“诗人写散文不怎么费劲,就像木工钉个板条箱一样。”然而,捧读诗人北岛先生的散文集《失败之书》(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们还是会感觉到
一种失望。与真正的散文作家相比,北岛的散文语言明显存在着差距,这些语言不仅干巴、枯燥,缺乏应有的意境之美,更致命的是,北岛始终无法走出诗歌的语境,在阅读中,你会感觉到,他的文章中有些语言无非就是把诗句直接连在了一起。比如:“醒来,远处公路上的汽车像划不着的火柴,在夜的边缘不断擦过。鸟嘀咕,若有若无,破晓时变得响亮。白天,大概由于空旷,声音含混而盲目,如同阳光的浊流。”阅读这样的文字,我们不禁感到吃力,也常常将思维停留在文字表面,破坏了我们自由想像的空间。
不可否认,北岛先生的诗歌作品是十分优秀的,他的诗句有着清醒的思辨、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然而,我们很遗憾地看到,诗歌对于北岛先生影响过深,使他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北岛先生在该书自序中说:“自1989年到1993年四年内,我住过7个国家,搬了15次家。这就是一种散文语境。”其实,漂泊只是产生散文的一个方面或者一种可能,能否写出真正的好散文,关键是有没有一种良好的散文思维。
在我看来,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能够有兴趣阅读此书,大概还是因为对诗人真实生活的关注和关心。事实上,书中记载的人物或者事件,鲜有风趣幽默、生动曲折之处,并且由于距离的遥远,文化的隔膜,加上诗人的平铺直叙,读罢这本书,我们只能感慨诗人生活的单调与乏味,以及漂泊的孤独与无奈。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本书真是一本“失败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