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在一个小旧书店里,淘得一本8成新的书,书角有些破损,书名是<<吾师余秋雨>>作者很陌生,不过余秋雨却是一个如雷贯耳的文化名人,我家里已有他的<<千年一叹>><<文化苦旅>>,比较喜欢读,所以看到书名,心中暗喜,最后只以8元钱的价格买回,看了几页之后,就知道这书买的太值了。
以为这本书无非也是一个名人的传记,其实这本书远远不是那种严谨的、生涩的,落入俗套的事件或者思想的记叙。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新鲜、轻松、自然的感觉,介绍给我的不仅仅是那个名满中外、像历史一样厚重的名人,更是一个宽容的,有涵养的,很有创新精神的、可亲可近的现实人物。我早已过了那种追星的年龄,之所以喜欢他的文章,是因为他对历史以优美的文字做出诠释让我感觉到震憾,而以我的水平,只能欣赏,对他内在更高深的思想无法体会。看完这本书,那个将久远历史的辉煌和淹灭带到我面前的人,是那样的可爱有趣。
作者是哈马忻都,是他戏剧学的研究生,原名马小娟,她不是从老师的学术成就来写,也不是对他的作品而做的学术分析,她是以一个朋友的身分用十几年与老师的交往中所获得的感受来写生活中的名人,是对老师最真诚最真实的表述。让我从另一面更多的了解文化名人背后的思想,生活。
打开书,先看到的是作者的简介,然后是她与老师的合影,(是余老师的妻子马兰给照的。)余老师很文气,戴着眼镜,儒雅而不沉重,容貌很和善,不知道这样的一个人如何写出那气势磅礴的文章?!作者是个清秀的女人,微笑着,很有活力的样子,现在看来与她的文风真的很像,自然的,率真的,读时都能感受到她说话时的神情以及满嘴京腔的味道,很轻松。很享受。然后是余秋雨写给作者的一封信,清秀整齐,内容很幽默,不像是名人说话,倒像是朋友聊天,没有学者的架子。随后便是扬扬洒洒的正文,倾注了作者对老师的崇敬和热爱的情感。这样的情感不是盲目的,谄媚的,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
我说这本书有趣,是因为从开始就是一种轻松,活泼的语言方式带我走近名人。
一是展现的是一个可亲近的、有责任感的、平和不激烈的文化界名人。与当代那些所谓的“大家”们的“愤世嫉俗”的言行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点让我非常钦佩他。也让我了解名人背后的幽默,那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二是作者自身的语言功底很了得,真实有趣的描写,平实中透出的都是真切,不夸张,没有过多的溢美之词,不流俗,让人不由的想去亲近这样的名人。她继承了老师的语言风格,幽默风趣,语言活泼。娓娓道来,就像自己多年的知心朋友那样述说着。
三在书中有许多对上海,北京等余秋雨生活的地方的描述,也能从中了解时代的变迁给文化人带来的影响,留下的痕迹,让人们了解更多的戏曲界、文化界的变革以及人文,思想等等,内容丰富,对我来说是一种知识面的拓宽和眼界的开阔,没有艰深的学术表达,总是能勾起人想看下去的欲望。
没读此书之前,是被余秋雨的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史学知识以及极具魅力与哲思的文字打动,读完之后,却是被他的品质,被他对悠久文化的强烈忧患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一个文人对社会的道德良知所感动。这是对我的一种真正的心灵征服。看过这本书再回去看他的文章,会更好的体会和领悟其中的精粹。
这一本书,不用夜深人静,不用香茗为伴,随手拿起,读过几页,便是身心愉悦,会在不经意中笑出声来。也许这本书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我能体验到的它的有趣。而在于人们今后对这样的一位名人的思想、写作风格等等多方面研究时得到的更真实更全面的参考价值,毕竟作者是与他十几年的交往,更公正客观,更有可信度。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