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当人们看到“清澈的水”,没有杂质;“清明蔚蓝的天空”,天朗气清;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清心明日时,大概谁都会“神清气爽”吧!中国语言中的“清”字,原本指水纯净。正是从水的“清”中,引出了许多其他事物的“清”,又从自然事物的“清”对人的美好作用中,引申出了“清”的人文和社会政治意义。于是,便有了以清贫、清白、清官、清廉、清高等以“清”字为核心来评判人格品性高低的许多词汇。一个“清”字,从古至今影响着许多人的价值观念,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在人的一生中,说到清贫,我们脑海中就往往会浮现出方志敏烈士的《清贫》一文。他在文中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字字振聋发聩,甸甸荡气回肠,充分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如今,在方志敏当年被俘的地方——江西上饶境内的怀玉山,高耸着一座“清贫丰碑”,上刻他的手书——《清贫》。仰望“清贫丰碑”,耳边犹闻召唤声。清贫精神,是共产党人甘于清廉、乐于奉献的人生境界,是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浩然正气。让人遗憾的是,如今面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各种文化的激烈碰撞和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一些人的价值观出现了错位和颠倒。在某些人眼里,谁有钱谁是“大爷”,一掷千金是潇洒,高档消费是前卫,摆阔比富是时尚,清贫精神已被视为思想僵化、可笑可怜的异物。我想,那些终日沉湎于挥霍享受的人,面对方志敏烈士用热血和情操铸就的清贫丰碑,应该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因为他的人格连一把粪土都不如。“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革命先烈那种清贫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后来人。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代廉吏于谦的诗句。它道出了为官清白的境界,为历代正直的人们所推崇。清白就是公私分明,廉洁自律,清清白白处世为官。古人说:“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为“公家”办好事,又保证自己不出事,干成事,还能干干净净,像高洁的莲花那样出污泥而不染,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更是对一个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在这一点上,郑培民等许多优秀的党的领导干部已为我们作出榜样。郑培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百姓历来喜欢清官,一个政治家及其亲属在经济上是否清白,是他是否能够获得公众拥护的主要因素。”我常常这样思考:越是在形势复杂的时候,就越应该头脑清醒;越是在条件好的时候,就越要高度警惕:越是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时候,就越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到时时清白、事事清白,生前清白、身后清白。只有这样,我们党才会常青不老,我们的事业才会长盛不衰。
在人的一生中,清高,也曾是人们追求的一种境界。学者王彬琳在其《死在路上》一书中认为:清高是一种不同于俗、不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范,是一种自尊、自爱和自信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把精神比物质看得更重,把洁净比豪奢看得更重的处世方式。说到底,它是一种人格追求,是有着明确和强烈的人格意识的一种表现。当今世界,有许多东西让人眼花缭乱,让人怦然心动,但在很多时候,人是能够管住自己行为的,我们可以选择清高。保持清高,意味着坚持原则,保持清高,也意味着严于律己,不随时俗,更不屑于为个人名利去傍大款、拍高官,拾人牙慧。清高作为一种境界,应该是人格追求,去追求独立的人格,去追求高风亮节的品质。而不是故作清高。
在人的一生中,一定要从人生品质和素质的高度看待个人业余爱好和生活情趣,自觉加强人性修养,把情趣、爱好限制在纪律允许的范围内,使之不受污染,不受诱惑。然而,有些人的志趣,却缺乏道德涵养,没有审美品位,一味宣泄,一味玩乐,一味奢求,热衷于酒场、舞场、情场、赌场,沉湎于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之中,这种低级趣味的追求,最终会把他们引入泥潭。
在人的一生中,清贫——保持本色,勤俭为荣:清白——老实做人,廉洁从政:清高——自尊自强,人格独立;清趣——志趣高雅,远离诱惑。只要我们从严律己,点滴做起,唱好人生的“清”字歌,就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校正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人的清风正气,为人民的事业忘我奋斗,谱写出新时代人的“清”字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