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我国模具行业中,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有很大的比重,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资本增值能力,对我国模具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模具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装备条件的改善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国内外模具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中小模具企业如何进行管理改革,成为业界研究探索的主题。
生产管理模式改革:按生产流程组织生产,扩大C AD/C AM应用
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变化的。过去这些模具企业的生产设备是几台普通的车、铣、刨、钻床,老虎钳加砂轮机,一个钳工师傅带几个徒弟,实行从头到尾的“包工制”。现在有些企业积累了资金,购买了数控加工机床,买了计算机、工作站,再沿用过去那种钳工师傅包工式的老办法就不合适了。浙江黄岩的美多模具厂就对过去包工式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按生产流程组织生产,进行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比之下,欧、美等国家模具企业,他们大部分也是30~50人的小企业,但C AD/C AM应用水平高,数控加工设备多,模具零部件的精度靠先进的加工设备保证,工人严格按工艺操作,每个模具零件的加工都很到位,最后钳工的装修工作量很小,一个50人左右的模具厂,装配钳工一般只有2~3人。目前,我们多数私营模具企业做不到这一点,但数控设备多。C AD/C AM应用好的私营模具企业,可以从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对现有的包工式的生产管理模式逐步进行改革。
家庭式管理方式改革:惟才是用,启用经理人
过去靠艰苦创业积累资金,买设备,建厂房,有了一定的规模,这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到现在许多企业仍然是老公当总经理,太太当董事长或总会计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新环境,面对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设备条件的改善,面对企业规模的扩大,再沿用过去的“家族式管理”和“任人惟亲”的用人机制,看来已经是过时了。 因此私营企业也要“任人惟贤”,“惟才是用”。要让有才能的人负责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营销管理。要真正做到,只要有本事,只要能为企业创效益,不是亲属也要“委以重任”。商场如战场,把有经营管理才能、有技术本领的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让他“在其位,谋其政”企业才能办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模具企业如何把人才留住,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人才不流动,“一潭死水”,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和作用的发挥。但人才流动过于频繁,“朝秦暮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不利于员工经验、技能的积累和企业的发展。从当前情况看,模具企业的经理、厂长,应该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上动脑筋,想办法,把真正有本事的人留住。
中小模具企业如何做强做大
这些企业,过去都是靠自己一点一滴地积累,今年买几台设备,明年盖几间厂房,逐步滚动发展起来的。现在市场上的高档模具供不应求,订单做不完,企业要进行技术改造,要买数控加工设备,要提高CAD/CAE/CAM应用程度,要盖新厂房,完全靠本企业积累资金,显然是力不从心。有些小企业贷款要有信用担保,市场有风险,有的不想贷,或者一时贷不到,怎么办?是否可以考虑在产权结构方面进行改革。有些个体或合伙企业可以改变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合作制或其他形式的股份制公司,使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这种产权结构改革,使一部分个体、私营模具企业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筹措到资金,改善装备条件,在做“强”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做“大”;企业的管理也可以更规范,更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这样就可以迅速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把模具的档次搞上去,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中小模具企业如何走专、精、特的专业化生产道路
要根据市场需求,根据自己的技术、资金、设备等条件,确定自己的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一个企业规模小,资金和技术力量有限,就不能杂七杂八地什么模具都干,而应该找准市场定位、产品定位,集中力量逐步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对小企业来说,最关键的是要做“强”,而不是盲目做“大”。大而不强是“虚胖子”,“一招鲜”才能“吃遍天”。现在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小企业,由于坚持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专业化生产之路,成了“小型巨人”,他们不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