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有不少同学反映:地理难学!难,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地球太大了,半径就达6370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多达5.1亿平方千米。相比之下,人太渺小了,肉眼看到的仅是地球的一点,学习如此宏大纷繁的地理有如"移山填海",真不知该从哪里下手。
其实读者不用怕,我们可以利用两样武器:(1)地球仪--解决立体与球面的地理知识;(2)地图--解决平面上的地理知识,[再加一点星空图--解决高中地理天体方面的地理知识]。若我们扎实掌握地图知识,就找到入门的钥匙,学习的关键,那就能做到"地理知识地图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你学到了终身受用的地理,还怕什么高考!
你站在空旷的野地观察四周,会看到"天圆地方"--正如古人讲的"天似穹庐,笼罩四野"(详见右图)。其实这就可以看作一幅立体地图,太阳升起的地方为"东"(用英文EAST,字首E表示),月亮西落为"西"(英文West,字首W表示)--其实 这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再加上"北"(英文North,字首N表示),与南(英文South,字首S表示),就可以通过辨认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
辨认地理事物的空间方位的联系。当观察者登上山顶或乘直升飞机"登高远望",随视点的变化,观察到的范围不同,对于不同范围的"天圆地方地图",就要引入比例尺概念。比例尺是地图纸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凡比例尺的分母越大,地图的范围越大,而精度相应变小。
观察者看到的高山大川,铁路村落等众多地理事物,经简化处理,放在地图的相应位置上,就构成了符号或注记。
归纳起来,掌握地图三要素:地图方向、比例尺、图例与注记,这是看懂地图的基础,而掌握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基础。
黄土高坡与雪域高原、林海雪原与南国海疆等等,包含着地理事物的相似性与差异性,黄土高原、雪域高原,都是高原,这是其共性;但两者海拔不同,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体现两者的差异性。林海雪原与南国海疆都属于湿润区,自然带都属于森林带,是其共性;但北方冬季月均气温在0℃以下形成雪原,森林属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而南国冬季暖和,四季花开不败,森林属热带、亚热带林木,这是其差异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称之为地域性,对农业、工业、交通、聚落等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总之,掌握不同地理事物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是学好地理的核心。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从思维角度看,是提倡动态思维。人是会动的,可以寻找最佳视角来观察山的雄奇,水的秀美。同样地,面对课本中静态的地理知识,学习有难度,也可以引入动态思维,寻找最佳视角来研究它,例如:
(1)借助时间数轴,追踪过去,展望未来。西岳华山为什么这么陡峭,"传为自古华山一条路",原来这里过去发生过地壳运动,华山位于断层的上升侧。这样,可对本区地壳运动的未来进行预测,位于断层带多地震,是地震高发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华山是秦岭的一部分,秦岭一侧地壳上升而渭河平原地壳下沉,所以修建宝成铁路要翻越秦岭难度很大。
(2)借助空间数轴,彩线穿珍珠。以长江为例,上游穿峡切谷,串起了虎跳峡、长江三峡等"珍珠",中下游串起了洞庭湖、鄱阳湖等"珍珠",而从上游山区到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区(或转换位置),既有冲刷力强(形成峡谷,水能丰富),又有挟带泥沙多的特点,长江三峡正好位于上游向中下游的转换位置,这里一建大坝,高峡出平湖,蓄水库容量大是优点,但泥沙沉积多则是缺点,这与三峡所处位置密切有关。
(3)借助思维数轴,寻找最佳视角。由于地理事物的千差万别,必须借助思维方法,寻找最佳视角观察,找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或差异,如气候带、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规律与非地带现象,均是不同地理事物的差异性造成的,也是从不同视角观察的结果。归纳起来,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即联系与差异、变化)是地理学习的核心,正确思维、寻找最佳视角是地理学习的钥匙,因此地理学习归纳为一句话就是:
会用地图→抓住了基础;掌握地域性→抓住了核心;学会思维→找到了学习地理的钥匙,从而托起了你地理能力的太阳,这样你就能无往而不胜。
为了帮助读者系统掌握中学地理知识与学习规律,作者与成都地图出版社联手推出下列系列复习用书,使大家有备而战,高考大显身手;也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参予各种事业的奋进。
《"3+X"高考地理一览图》("一览图"),三张对开彩色世界、中国地图与知识归类表解,包含丰富的高考地理信息。
《中学地理复习读图填图训练精编》(上、下册)(简谓《填图精编》):《填图精编》(上册)含高考地理复习的○1地球基础、○2世界地理、○3中国地理、○4高二选修等四部分知识;《填图精编》(下册)含高一地理必修、高三地理选修及高考地理综合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