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正草书法帖。隋代智永所书《千字文》。 传有八百本之多, 今所见有二:一、纸本墨迹卷。卷首已残,仅存正文二百行,不避隋唐帝讳,又有数字与唐以来传本不同,如“召”,后世本作“吕”等。 据考, 此卷于唐代时即已传入日本,《东大寺献物帖》中有著录,清代杨守敬等以为是唐临本,以书法论此帖笔画丰润,雅有六朝遗韵,艺术水平极高。归小川简斋氏。有影印本行于世。二、石刻本。成于北宋大观三年,今在陕西西安碑林。《金石萃编》载:帖共八石,石高八寸,宽二尺四寸,满行十二字。其中避唐讳如“民”、“ 基 ” 等字皆有缺笔, 赵德甫断为天宝以后人为之,见《语石》。有宋拓影印本行世。
智水,名法极,俗姓王氏,道号“永禅师”。会稽人,王羲之七世孙,善书法,尤工草书。常居永兴寺阁,临池学书。作真草千字文八百本,凡浙东诸寺各送一本。取秃笔头瘗之,曰“退笔冢”。
《真草千字文》,由一千余个字编集成四言文章,便于初学者诵读,识字。这类文章古代即有,而以南朝梁武帝命周兴嗣所撰千字文流传最广,名人书写而传世者很多。其中智永千字文是存世千字文中最早和最有影响的一个。苏轼说:“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画禅室随笔》云:智永“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着收束”。当然,对他也有“专范右军,精熟无奇”(项穆)的批评。智永千字文,备具楷法,尤其是草书,规范性很强而不失于板刻,是初学草书的良好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