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保尔·高更于1848年诞生在巴黎。他的父亲是个新闻记者,母亲是个秘鲁作家的女儿。秘鲁——这个曾经产生过伟大而神秘的古代印加艺术的民族的血液,似乎给耽于神秘幻想的艺术家以一种内在的自豪感和自以为是的心灵启迪——似乎他日后远涉重洋,在近乎原始的土著部落中所苦苦探索的旷古的原始野性的艺术风格,正是来自他的本能和祖先的传统。
年轻的高更曾当过水手和水兵,多年的航海生活开拓了高更的眼界,异国的绮丽风光早就刻印在他脑海中,使之眷恋向往。复员后,他进入一个证券交易所当职员,步入金融界,收入颇丰。1873年,高更和一个丹麦女子恋爱结婚。也就是从这一年起,三十五岁的高更开始在业余时间学习绘画,经常走访美术学院,并于1874年结识了毕沙罗。这个印象派的大师成了他的启蒙者,引导他走向印象派,并通过印象派的路一直径前走,走向他自己——一个独一无二的、仅属于他的艺术领域。
如果有人说艺术对于艺术家是一种宗教信仰的话,那么高更就不仅是个虔敬的信徒,并且是个至死不渝的殉道者。他不象拉斐尔或鲁本斯那样,仿佛是上帝的宠儿,终身在艺术的荣誉的峰巅上,享尽荣华富贵。他好似一个苦行僧,为了艺术而抛弃世俗的享受、抛弃那不理解和不支持他的家庭与社会,远离灯红酒绿的繁华闹市,从巴黎这样一个现代文明的中心,逃向南太平洋的一偏远孤寂的法属殖民地——塔希提岛,在那儿 和当地土著——毛利族人混居杂处,布衣土食、贫病交迫地生活着,但却是顽强地劳动着——不停息地挥舞着他的画笔,用色彩和线条谱写他那由苦心经营而摸索出的独具特色的艺术理想的乐章,最后则在此(塔希提岛附近多米尼加岛)终结其一生。
高更的早期作品自然不免鹦鹉学舌之处。他有时认真地模仿着他所最为推崇的塞尚,而被塞尚斥为“抄袭”。他有时模仿着毕沙罗.以致作品和老师十分肖似。但是,你从初学者的临摹中,往往能窥见其天才的潜力。更重要的是,他对于美术的迷恋日甚一日,这便是不断前进的动力和保障。一种对光与色、线与形所构成的形式美的交响乐的强烈爱好,使高更感到:除了画画以外的一切工作,都是多余的束缚。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更在塔希提岛写的散记,被认为是高更晚年的艺术文化宣言,他曾说:“它对理解我的绘画很有用”。
《诺阿诺阿》好象是高更唯一不用绘画来表达的一段幸福时光。阴影与阳光,地狱与天堂,高更总是更接近前者,也许因此,本书写的既明快有粗糙,使我们深深感动。
然而,长久流传的版本却是画家的朋友诗人夏尔·莫里斯大肆修改过的。直到一九八七年,根据高更原始手稿和卢浮宫博物馆图画室收藏的高更原始插图,法国出版了《诺阿诺阿》手稿影印本,才恢复了本来面目。
远离高更逝世已八十四年。
本书是国内首次根据高更原始手稿影印本翻译的,高更的原始插图也是第一次与我国读者见面,从这里,可以看到高更许多名作的未完成状态,我们希望给读者提供一个原汁原味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