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了庐,1944年1月15日 生于上海。 1956年秋 有幸得近邻著名学者孙大雨先生的启蒙,教以熟读和背诵古诗。故自小养成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学习兴趣及对审美境界的初步认识。 1959年中秋夜 在家附近的九曲桥畔背诵诗文时,有缘为画僧若瓢所识,引以为游,以后得其帮助,拜识诸多前辈先贤。 1960年中秋 诗《梦游峨嵋山》。 1961年10月 诗《题画山水》。 1962年1月15日 诗《十八周岁生臼叙怀》。 7月 诗《夏夜乘凉》。 不久,因诗作为人所赏,得以引荐,参加1948年由黄宾虹等先生发赶成立的“乐天诗社”,从前辈先贤进一步学研诗文、书法。 1963年中秋 诗《名了庐》。 1967年春节 诗《读李泌传》。 3月 诗《赴长江写生,路经三峡时见动乱感怀》。 1972年除夕夜 与张大壮先生彻夜纵谈诗文、聆听其当年在古书画收藏大家庞莱臣先生“虚斋”的工作与学习生活。得先生关爱,赠以《虚斋名画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画家了庐从对当代中国画日益失落的文化精神和笔墨法读上批评性思考,继而探本寻源地深入到对中国画理论上建设性思考的又一成果。在书中,他首先从文艺创作的理论结构上对历代有影响的画论以予别类分述。然后又将艺术家散记于作品题跋和笔记中的艺术行为和感受以予高度的概括,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主论,以弥补中国画理论在这一方面的重大缺陷。
《历代中国画论通解》一书便集中了许多最具学术价值且最有影响但往往令人费解的理论词目进行词义解释。按内容分为“历代画论篇”、“气息篇”、“笔性篇”及“论文篇”4大部分。每一部分各收录若干词目,如“历代画论篇”收有东晋顾恺之的“迁想妙得论”,六朝谢赫的“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论”与“骨法用笔论”,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论”,宋代黄休复的“画分四品论”,元代倪瓒的“聊写胸中逸气论”,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等18则。其中,这些词目又按文艺创作之创作思想、创作思维、创作心态、创作行为和创造精神5大要素,以中国画“文化性大于绘画性的特性”的主线作为纲领,分而述之,并佐以相应的历代传世名作予以互证互解。这种形式,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泛泛的词义解释,而是内涵着作者对中国画的深刻领悟与认识之后的精华浓缩,这种解词方式,无疑具有开拓性。
在“气息篇”中,归纳了“出神入化”、“平淡天真”、“冲淡”、“典雅”、“空灵”、“腴润”等32则的词条解释,同样配以历代相应的符合该词条审美特征的传世名作予以互证。“笔性篇”规纳有“遒劲”、“劲健”、“凝重”、“洗练”、“简骇”等词条12则,亦辅以相应的近现代优秀艺术家的作品予以印证。最后,将一些互有关联的理论如“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气息与笔性”等重要问题,以论文形式详述于“论文篇”中,以期达到由点及面、前后贯通之目的。
《历代中国画论通解》是第一部对中国画理论作详尽解释、富有学术新意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