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是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镌刻、拓工之精,以往官私刻帖鲜与伦比。法帖共32册,刻石500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135位书法大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被乾隆帝视为稀世墨宝的三件东晋书迹,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而珍藏此三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
*底本精善——选用乾隆初拓本,最大可能地忠实于原碑原帖。
*原大仿真影印——最大可能地再现传世神品真实面貌。
*印制精美
——特制精品手工徽宣;进口油墨精印,还原亮墨初拓效果;锦绫包装,彰显典雅高贵气度。
帖中珍品的原件已散佚,惟有三希堂法帖中保存着仅有的遗迹,这也是它的一大功绩。
镌刻水平在当时也可列为第一流,所刻不仅字字传神,而且连浓墨、渴笔等特殊效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可谓“仅下真迹一等”
此帖乾隆时期的拓本,拓工甚为精湛。当时均采用浓墨乌金拓法,字口清晰,稍瘦而富有神韵,每石周围没有花边。传拓用料,均为宫廷特制的《三草墨》和清水连四纸,三草墨系由御书处墨作制造,其用料为桐油、猪油、猪胆、灯草、紫草、排草、广胶、松香,再加冰片、麝香等香料合成,故宫所藏乾隆拓本,至今仍乌黑光亮,神彩夺目,开卷生香。
帖内所收法书,不仅包括很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而且有不少是历史名人、学者手迹。唐宋八大家中的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史学家司马光,南宋诗人陆游,哲学家兼教育家朱熹,词人周邦彦、叶梦得等。出任过宰相或其他高级官员的更多。这些,均可以玩味其书法的不同风格。
现根据乾隆拓本按字体原大影印,将为广大书法爱好者进行研究、鉴赏、临摹提供有利条件。此帖各家作品系按历史顺序排列,最便于从发展中观察、研究魏晋至明一千余年楷行草书的演变,各时代的风貌以及各流派的产生、特点和影响。这些,不仅对中华民族特有的书法艺术的普及、提高有直接意义,而且对丰富人民的高尚的文化艺术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绝妙书迹,经典书装
原大影印,再现善品
堪藏、堪摹、堪叹赏
初拓原大 仿真影印 绝妙书迹 神韵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