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周洪林,本名金明贤,号竹驼翁等,1940年12月10日生,上海人。
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现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教育参考》特约编审、上海市华夏正义律师事务所律师、厦门运筹投资理财公司分析师等。
兴趣、读书、思考面较广,欣赏并追求愉快而又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过程、目标。认为研究的本质特征、最高境界是创新,是思想哲学方法、科学技术上的优化、取代、超越,文学艺术创作上的个性、特色、风格。
著述若干。其中不是为职称、稿费而东抄西抄、人云亦云,尚算差强人意并且有案可查的如:
1.1984年6月27日《解放日报·新论》,发表《茶叶要新酒要陈》,针对当时否定一切一边倒的所谓知识老化论,在国内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知识老化与否不可一概而论,而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的新见解。
2.1991年3月,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是解放以来大陆第一部正式出版、肯定人权、比较系统地阐发马克思主义人权学说的理论专著。
3.1993年10月,为上海市人民政府主送国务院:《关于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复关需要的宏观对策》研究报告总执笔。
4.2001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科学时报》,发表《赢在起点输在终点》,在国内第一个对我国传统教育教学过于强调所谓“基础扎实”的误区进行专门、系统的批判,认为太重基础反而不利创新。被2002年第2期《新华文摘》、复旦大学出版社《新的收获》、教育科学出版社《革新中国教育》等全文转载。
5.2002年5月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甘肃厅、《光明日报》教育座谈会上,作《让敦煌更铸辉煌》的发言。
6.2005年第5期《复旦教育论坛》,发表《复旦步行街随想》,对复旦大学创建100年来,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的70多项学术创新,以万言专论,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简明扼要的分析概括梳理。
7.2006年7月,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现代教师读本·科学卷》,精选近500年来作出世界级重大科技文化创新的自然科学及其相近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学习研究思想方法,半年多时间内印刷了6次。
8.2008年第1期《教育参考》,发表《熟能生俗》,从陈独秀批沈尹默字俗说起,对熟作了一分为二的分析,既有“熟能生巧”的正面,也有“熟能生俗”的负面,传统观念片面强调前者、忽视后者。
曾获:
复旦大学优秀著作奖
复旦大学科研成果奖
首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优秀论文奖
第十届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著作一等奖
内容简介
人说80岁学吹打,寿长气短;我是70岁出集子,眼高手低,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之苦啊!
所谓眼高,是指在作品的书写、编排、体例上,试图以学者书法为探索方向,以书写形式与文字内,容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为选择原则,把2500多年来各朝代、领域,孔子、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岳飞、林则徐、秋瑾、鲁迅等杰出人物作品中最富思想哲理、感情色彩的内容,加上当代若干相关文字,从“逝者如斯夫”到“涛声依旧”,以时间为线索像珍珠似地串联起来,表述我们中华民族奋斗、感受、思考的心路历程这样一个鲜明主题。
为此目标,本书从初稿到定稿屡经反复,仅成书过程就用了10年时间。由此上溯到几十年来每天清晨五点钟左右起身临帖、写字、用功,大凡应酬、聚会、热闹绝大多数回避谢绝,甚至连外方出资相邀也不为所动。过目的书法作品有36000余件。半夜三更,得意洋洋,哈哈大笑。镇江焦山《瘗鹤铭》碑前流连忘返天黑未归,带队的担心掉入长江而准备报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过去了,回首往事,也算没有虚度光阴,真是一生心血化成字、几多甘苦翰墨中?
所谓学者书法,理想的分三个层次。首先当然是书法艺术本身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这是第一层次。进一步从学问、学术角度,从文史哲传统人文科学、到经管政法应用社会科学,甚至爱因斯坦认为是自然科学基础、牛顿说要从实验出发的物理学等,比较观察书法在此种体系中的关系、地位,彼此共性、个性如何?从中体会共同思想方法,优势互补、以博促专、一专多能、触类旁通,这是第二层次。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一个作家的作品如果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就是做了大好事。文化领域最高层次顶尖大家,往往具有鲜明的思想家特征,即在对人生、社会、世道、历史的本质、特点、规律、趋势的认识中潜移默化其胸襟、抱负、气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时间紧迫感,给作者以强大推动力、作品以深沉思想性,这是第三层次。停留、满足、陶醉于第一层次,能基础扎实、功力深厚,但有沦为技巧至上、熟能生俗、熟练工、工匠的危险。第二层次可丰富多彩、有书卷气,走向反面是卖弄掌故、学究气,少现世生活气息、生气勃勃。第三层次才气势开阔、意境高远、臻于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