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崔海英,1976年出生,200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同年七月工作于华东师范大学至今,2008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自2004年始,先后参与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城市化的城乡人口结构差别效应
研究》、浦东新区劳动局课题《促进农村劳动力菲农就业研究》、上海市团学工作课题研究、华
东师范大学党建课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团学工作课题研究,参与撰写上海市金山区计生委“十
一五”规划报告和上海中远物流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报告。
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菲正式组织研究的情感社会学理论解析》、《专业组织:辅
导员职业化的有效载体》、《高校学生党员持续教育管理机制研究》等11篇论文。先后荣获华
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年会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华东师范大学团学工作课题研究二等奖和三等
奖。
2009年9月获得上海市高校优秀辅导员、上海市模范教师,2009年5月获得上海市新长征突击
手,2007年1 1月获得上海市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社“优秀指导教师”,2005年11月获得上
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内容简介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之间为满足自身需求而自然形成的、凭感情联系起来的一种自发形式的非正式体系。在社会进步与高校建设的带动下,高校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普遍存在,它深刻地影响到大学生教学效果的体现,对高校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力问题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本书主要对与非正式组织研究相关的理论做一番比较系统的梳理,进而探索性地建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的理论分析模型,并将其运用于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的现象分析,最后从人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探讨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机制问题。本书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问题的理论认识,有助于促进高校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也将有助于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的机制完善和创新,引导大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书关于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的研究,不论在理论梳理、模型构建,还是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现象的理论和案例分析以及管理机制探讨等方面,都还只是一种初步的探索,远未达到这一研究领域应有的广度和深度。由于笔者知识和视野的局限性,文中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不少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