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方松海,博士,1 978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2007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现就职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领域:农业经济、农户行为、农村政策。
曾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科学》、《农业经济问题》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主要包括: 《西部地区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成本快速上升背景下的农业补贴政策研究》、《劳动负效用与农户生产决策模型的重构:理论框架》等。
内容简介
现有的农业家庭理论有恰亚诺夫的劳动消费均衡以及舒尔茨的“企业家才能”并行的两套体系,随后发展起来的农业家庭模型(AHM)强化了后者。但是,AHM的基础是由包括闲暇效用在内的效用局部非饱和性(10cal nonsatiation)衍生的利润最大化逻辑,具有较大缺陷。本书的中心目标是用劳动负效用理论、要素收益原则取代原有的基于闲暇效用和利润最大化的逻辑,弥补既有缺陷,构建更为合理、更具解释力的新的农业家庭模型,整合农民经济研究框架。中国的农户行为研究一贯缺少一个有效的、基于现代经济学范式的理论框架,本研究若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则有助于我国农户行为研究的规范。
为此,本书从三个方面展开工作。第一,摈弃闲暇效用理论、采用劳动负效用的思想,用要素收益取代单一的资本收益(利润)概念,对自有劳动投入和雇佣劳动进行明确区分,以此构建新的农业家庭模型(NAHM)。利用新的模型,沿用相同的效用最大化思路,分析新的效用体系饱和性特点将对农户的生产决策逻辑产生什么影响。第二,从新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出发,两方面证明在土地面积不变、存在不完善劳动市场的条件下,农户是否依然遵循劳动消费均衡原则。第三,验证在一个变化的系统中,对新的经营类型,多数农户是否都可以很快地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与学识、农业生产经验等个人能力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