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内容简介
《庄子(套装上下册)》包括《庄子(上册)》和《庄子(下册)》。内容简介:庄子是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在当时乃至于今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做人,庄子强调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就像姑射山神一样。乘云驾雾,遨游于四海之外;养生,庄子认为应该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的生活:政治上庄子认为应该无为而治。对于道,庄子认为大道无处不在,包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想达到真人、至人的境界,就必须要靠自己去领悟。《庄子》对道教的影响深远,首先本体论思想对道教义理的影响。其次是“心斋”、“坐忘”等修习方式对道教修炼的影响。最后是“圣人”、“神人”“至人”形象的描述对道教神仙思想的影响。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和“外篇”是庄子所写。或者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威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则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将庄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