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对外开放对中国改革成功固然重要,但在逻辑上,对外开放只是为经济提供一种开放的环境,经济体的本质和结构才是决定经济绩效的决定性条件。因此,内生性的视角要求回到计划经济本身来说明改革的动因和改革的进程。在本书的第三章中,作者以公有制经济的规定性为起点,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动力源于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也就是说公有制经济在其确立之时就已经开始改革了。作者认为,公有产权的规定性可以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来理解。但公有产权量的规定性注定要在中国的现实条件约束下突破,这一突破必然导致劳动力资源从公有产权“溢出”,而溢出的劳动力资源正好为非国有经济的生成提供了条件。公有产权质的规定性也必然在计划经济运行中被突破,从而导致资本资源从公有产权“漏损”出去,而这又为非国有经济的生成提供了资本支持。不同的是,劳动力资源的“溢出”从公有制经济确立之时就已经开始,但资本资源从公有制经济中“漏损”,是公有制经济内部矛盾积累到一定阶段后才开始的。因此,公有制经济本身不仅是公有制经济改革的经济根源,还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逻辑和历史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