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曹文轩,作家、学者。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代表性长篇小说有《草房子》《红瓦》《根鸟》《天瓢》《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等;主要文学作品焦有《忧郁的田园》《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主要学术性著作有《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小说门》等。2003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多部作品被翻译为英、德、法、日、韩等文字。主编和参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出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耘人文读本》《第二语文》《新语文读南》《语文读南》等多种语文教材和语文读本。曾获国际安徒生提名奖、中国安徒生奖、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等40多种。
内容简介
中国乃文章大国,古往今来,总是将文章之事作为人生大事看待的。能写一手好文章,这是一件值得天下人赞美的事情,而写出这文章的人,是值得天下人尊敬的,甚至至高无上的皇上,也会对这些写好文章的人赞赏有加。
中国古人一向在意对少年进行写作训练,旧时“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延请那些懂得写文章的人来为那些懵懂的少年讲文章之道、文章之法。古人似乎比今人更懂得写文章的意义。
一个人用文字将自己的生命乃至一生体悟到的宝贵的经验呈现在文章中,这文章悠然起飞,像凤凰一般穿越时间和空间,飞翔在漠漠天穹,将她美丽的声音传遍大地,就在这纯净而辉煌的婉转中,个人的经验无声地转化成了成千上万人的共同财富。我们今天的人之所以是这个文明样子,绝对不是自己将自己修炼成这样的——我们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其实是因为有无数他人的经验供养了我们。这个“他人”,包括了数百年、数千年前的古人。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依靠众多的他人经验而神气地、精神地、智慧地、富有地活着的。而这些他人的财富,常常是依靠文章得以输送的。如果没有文章,也就没有汪洋大海般的精神遗产,也就没有财富的扩大和无休止的繁殖,人类大概现在还赤身裸体地在丛林之中过着蛮荒生活。
人生在世,说事说理乃是应有的基本能力。而这个能力不仅显示在嘴巴上,更重要的是显示在写作上。健全的、完美的、理想的社会应当是人人都会舞文弄墨。一个人若不能以文章的形式说事说理——很好地说事说理,大概不能说他的人生是没有缺憾的。当一个人借用文字将一件事情或一个道理说得有声有色或精辟透彻时,其意义绝不仅仅是他在文章上获得了成功,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这个人对存在有了清晰的了解与理解,而就在说事说理的过程中。又不知不觉地加深了他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与理解。文字不仅是用来表述这个世界的,更重要的是用来认识这个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