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至1978年间,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过了一段辉煌而又曲折的历程。与此相伴随,由于在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失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尽管由于全党的努力,使毛泽东思想得到一些发展,但却没有实现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就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但是,这种执着的探索却为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做了重要准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在两次飞跃之间,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鲜明特征,用龚育之同志简明、准确的概括,就是延伸与准备。
本书希望在对这29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进行比较系统叙述、概括的基础上,对这一过程内在的逻辑进行一些理论分析,提供一些可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