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小篆是我国通行文字的最古老书体,也是最后的古文字书体,对汉字笔画、结构的固定,方块字的定型,汉字的规范化,篆、隶、草、行、楷的演进等,都起了很大作用。雍熙三年十一月(公元986年)的《说文解字》大徐本后附中有句“非文字无以见圣人之心,非篆籀无以究文字之意”就说明了篆书在汉字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
篆书属古文字范畴,虽然己失去了通行文字的功能,但却演变成了艺术性文字,常见于书法、绘画、篆刻、碑刻、匾额、瓷器、徽标及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装帧等作品、产品中。古老的书体,显露出新的异彩,仍然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现在,经过篆书专业系统训练的人不多。篆书工具书,特别是较通俗实用的现代工具书相对较少。原有的一些工具书的字体、读音、排列方式、检索方法等都难以满足当代读者的需要。如使用《说文解字》,部首检索、检字都相当不容易,特别是查非同部首的异体字,简直要“穷其全篇”了。近些年,说文学渐兴。《说文解字》的“简本”、“今释”、“注音标点”等版本相继问世,为读者使用《说文解字》提供了许多便利。这些工具书,或重音韵,或重训诂,或重考据,或重编码,但涉及篆字字形研究的不多。有关篆书的工具书,多是以楷书为字头,对于初学者和非专业人员而言,要查找篆字,就如大海捞针了。有感于此,本人编写了这本工具书。
在编写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篆字字样的选择。《康熙字典》是汉字字书的典籍。但篆字仅是《康熙字典》的附录,而且没有标注大篆、小篆和字源。正如《康熙字典》凡例所言:“篆籀渊源猝难辩证,《正字通》妄加厘正,援引不伦,累牍连篇,使读者懵然莫辨,今则检其精确者录之,其泛滥无当者,并皆删去不再驳辨,以滋异义。”《康熙字典》对后世使用篆字起了重要规范作用。但同时,也使一些篆字漏录,甚而导致亡佚。《四体大字典》收录篆字较多,对篆书的使用产生了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