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图书详细信息 推荐图书 | 最新书评
冯契文集第七卷: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

作者:冯契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年03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的续篇,论述了中国近代哲学(1840-1949年)的发展历程。这实际上是整个中国哲学史上继先秦和秦汉至明清之际以后的第三个大圆圈。全书绪论外,分为四章。
  中国近代哲学革命在“古今中西”之争的制约下,主要围绕着历史观、认识论、逻辑和方法论问题以及人的自由和理想问题等四个方面展开,既受到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影响,又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气(道器)”之辩、“心物(知行)”之辩、“名实”之辩、“天人”之辩在近代的发展。
  西方哲学传到中国来的众多流派中,影响最大的是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前者的输入标志着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开始,即形成了进化论阶段;后者的被接受标志着中国近代哲学革命进入了唯物辩证法阶段。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在中国影响较大的西方哲学思潮:实证主义思潮和非理性主义思潮。
  宋明时期的“理气(道器)”之辩,首先是关于天道观的问题,其次是历史观的问题。这个论争到近代,演变成首先是历史观的问题,然后才是天道观或一般发展观的问题。从龚自珍,魏源至郑观应等,都沿用“道器”范畴来表达他们的变易史观;由此发展到用进化论来解释历史的演变;再进一步发展到唯物史观以及一般的辩证发展观。中国近代哲学的认识论,仍以“心物(知行)”之辩为中心。魏源提出了有近代气息的知行学说,章太炎和孙中山在这一争论中对知行关系的论述都包含有辩证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历史观和认识论的论争在“心物”之辩上逐渐结合起来,成了中国近代哲学发展的主线,最后由马克思主义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作了总结。“名实”之辩演变到近代主要是逻辑学和方法论上的讨论;“天人”之辩在近代主要是讨论人的自由和理想问题;这两方面的论争,中国近代哲学未能作出系统的总结。历史留下了进一步发展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任务。
发表书评
本书标签
为此书添加标签:(多个标签用空格分隔)
图书购买信息
请对此书作出评价
请您登录后为此书评分



目前还没有人对此书评分
新书快递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