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隶书上承篆书,下开楷法。由篆而隶,经过了相当长的“隶变”过程。早期隶书变篆书的弧线为直线、变圆转为方折、变大小一律为因字赋形,但结体还大量保存了篆书的特点。刘熙载说:“凡隶体中皆暗包篆体。”(《艺概·书概》一其实早期的隶书多是隶书的笔法、篆书的结体。东汉成熟时期的隶书,点画俯仰婀娜,长波大磔;字形则基本变成扁方。此时的隶书,形态已和后来的楷书基本一致。其中暗包的篆体因素已经大为降低。《曹全碑》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通常都省称为《曹全碑》或称《曹景完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一公元一八五年一刻立。内容为歌颂曹全一生功绩的颂词。明代万历初年出土于邰阳县一古代邰阳,即今陕西省合阳县一莘里村,保存于邰阳县孔庙。一九五六年移藏于西安碑林。
此碑高二百五十三厘米,宽一百二十三厘米。碑阳一碑的正面一十九行,每行四十五字,共八百四十九字。此碑文字在已发现的汉碑中,是较多的一种;且初出土时碑石完好如新;碑文字口清晰,刻工极精细,真实地保存了书写者的风格特点,这些在汉碑中都是难得的。明末一翁方纲考证为清康熙十年左右一碑石断裂,有少数字迹破损。
《曹全碑》出现在东汉后期隶书高度成熟的阶段,是典雅飘逸风格的代表作,倍受世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