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册选编的朵云轩所藏拓片《廉富造像记》全称为《廉富率道俗等造像记》东魏兴和二年(五四0)二月刻,《中国书法大辞典》著录。在河南汲县西三十年里廉村观音堂。正书。现存三十一行,每行二十二字,有方界格。像顶刻篆书,两侧刻佛像佛饰。书法方正疏宕,劲挺爽利。此造像记刻工较为精细,起落笔处笔意明显,工整矝持,清俊隽美,笔画婉转中含刚毅之气息。通览全篇,此造像记用刀笔均干净利浇,可也没有给我们带来一味方整、甚至板滞的感觉。对此我想有这样几种解释:一是单字点画平整中寓有飞扬之态,如捺画结尾处的上工翘,竖弯钩的圆融委婉等;二是隶法的渗透,如“结”字的绞丝旁作“*”的处理,“玄”字也同样由方化圆“玄”等;三是行书笔意的流露,如“於”“沉”“仰”、“後”、“地”等字,其行书用笔使笔画简约流畅;四是异体字的存在,如“仿佛”(仿佛)、“陛”(陛)、“恶”(恶)等字;五是字形结体的大小欹侧变化等。这些都是起到使书写风格显得较为活泼的原因,也使得北朝造像记普遍显现出天真自然、富有奇趣的特点,只不过在不同的造像记中,这些因素的各自比例朋所不同罢了。
应该说,在这件造像记中,镌刻与书写的细腻是其主要的特征,而这一点也是以后唐楷遂渐雅化及法度化的主要支撑因素。一种书法样式的成熟一要依靠技术上的支持,二要有理念上的确立。越是带有较多不确定因素的原生态作品其内涵也就越是丰富,也越吸引有创新意识的书家。北朝时期出现大量草创的楷书作品,那么在唐代出现成熟的楷书也就势在必然了。我们可以发现,唐代的楷书大家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汲取了北朝楷书的营养,并将之强化和雅化,使之成为一种带有个性化的符号。历史上成功的大家都具有这种明确的学习意识。所以反观所谓的民间书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书写者没有培养起一种法度的自觉意识,更谈不上在书写过程中去刻意恪守并完善这种法度。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点,这些作品书写更为随意、自然并富有天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