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图书详细信息 推荐图书 | 最新书评
重新回到现象学的原点—现象学十四讲

作者:洪汉鼎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个人简介
洪汉鼎,1938年11月19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原籍湖南长沙,1951至1956年在江苏无锡市辅仁中学读书。1956年夏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从习于贺麟教授、洪谦教授和冯友兰教授,研习西方哲学,1961年毕业。1963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7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任贺麟教授助手。1983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资金,赴德国进修两年,由于对中德哲学交流作出贡献,1984年10月受德国总统卡斯顿斯的接见。1985年返国后,任职于北京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986年任研究员(教授)。1991年荣获德国杜塞尔多夫哲学名誉博士,之后多次赴德国、香港等地讲学。1992年成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4年代表作《斯宾诺莎哲学研究》(199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年任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哲学院客座教授,并在德国讲学一学期。回国后,先后任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客座教授,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并任北京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96年译著《真理与方法》两卷本(1993~1995年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出版)获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自2001年起,一直在台湾几所大学任教。现任北京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全国西方哲学史学学会和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以及国际斯宾诺莎学会(荷兰、德国)理事。
内容简介
本书力求让现象学接近人生,阐明现象学带给我们文化与理智生活的意义与贡献。本书认为,现象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使我们前哲学的生活、经验与思考获得正当有效性。对于我们这些受过近代科学启蒙的人来说,理性与科学固然给了我们重大成就,但一旦我们步入后现代时,它们就显得薄弱不足了,而现象学正是在这里启示了我们。
  本书力求不走从外围研究现象学的捷径,而是试图对胡塞尔现象学本身的复杂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而这些问题在我国以往现象学研究中尚未集中研究。但是,作为一种对沉重授课的讲义,显然也有它不可避免的缺点,首先研究不可太深,它必须通俗,而且引文最好限于已有的译文,加之课堂讲解,时有穿插问题,思绪打断,这些者待今后改进。
发表书评
本书标签
为此书添加标签:(多个标签用空格分隔)
图书购买信息
请对此书作出评价
请您登录后为此书评分



目前还没有人对此书评分
新书快递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