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现代政治中,政党及其政党制度虽然不是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直接组成部分而创设和存在的,但在所有的民主国家中,政党制度已经成了国家政治制度的中心和国家权力运作的中枢,并在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任何制度的设计和存在都是要花费一定社会成本的。政党制度亦是如此。不同的是,这种成本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政党制度本身是否合人民性和社会的进步性。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各国的政党制度来说,无优劣可言。这只是一个案头研究的结论而已,倘若我们回到历史,也深入到现实,就会惊异地发现,各国政党制度在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和人民付出的代价是迥然不同的。这种代价,如果用经济术语“成本”来进行定义的话,它不仅仅具有经济学意义,而且也具有政治学和伦理学意义。换言之,成本既可以用经济的数据来量衡,也可以用政治的和伦理的方法来测定。由此,我们便将这种代价谓之为“社会成本”,并且通过对它进行政治的、经济的和伦理的严密分析与仔细比较,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不同国家的不同政党制度模式其实是有优劣和好差之分的。而量衡的标准,就是视其在促进国家发展过程中是否能够体现效率和优越。具体讲,就是政治民主是否充分广泛、国家政局是否长期稳定、经济发展是否与构建和谐社会同步。
至于讲到中国政党制度的研究状况,在进入到新的世纪以来,鉴于世界上~些国家和地区政党轮替的经验教训,理论界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研究,发表了一些文章,也出版了几本书,理论上并没有大的突破。而本书除了上面提到的具有奠立性的“社会成本”及量衡标准“效率和优越”等新的概念外,还第一次用“非竞争性多党制”规范了中国政党制度的类型划分;同时,为了突出各参政党派的参政地位、进一步增强执政党同各参政党派的合作和协商意识,也为了加深公众对中国政党制度这一共识民主模式的政治认识,该书凸显了“参政党派”这一提法。
总之,本书通过用新的概念和方法对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制度的社会成本进行了有益的分析和比较,使人们在真实可靠的材料分析之上而不是靠空泛的政治说教,在动态无差别的成本比较之中而不是静态的单纯形式对比,真切地认识和感受到中国政党制度所具有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同时,在西方国家学者们提出“协商民主”、“共识民主”等理论遭遇到制度性尴尬的今天,我们更是应大力向世界宣传和介绍中国特色的非竞争性多党制度,以此增加中国政党制度和中国民主模式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话语权,从根本上消弭西方学者对中国政党制度的政治误解,进一步促进国家间的党际交流,携手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