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高鸿鹰,经济学博士,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经济博士学位,之后,到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学位。之后,到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年博士后出站。现为北京物资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发展的区域平衡性、城市化以及城市空间结构变化。
内容简介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结构转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具有明显区域发展差异。城市化与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运动形式。本书以中国的城市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城市化和相应的城市结构演进规律。
在对城市化理论研究的回顾中,我们发现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理论研究关注的城市化推动力量日益复杂,新型工业化对城市化中的意义日益受到关注。本书分别从工业化与城市化、农业发展与城市化、二元结构与城市化、城市失业与城市化、三大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知识经济与城市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并对城市化进程进行了横截面数据分析。
产业集聚外部性可以分为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本书结合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特征,应用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分析了货币外部性对城市空间不平衡的影响,应用博弈论模型分析了技术外部性对城市空间不平衡的影响。模型分析显示,城市化存在不平衡发展的趋势,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特征进一步强化了城市化发展空间不平衡的趋势。中国的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城市规模分布及其变化,是城市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书测算我国各省、三大区域以及全国的城市人口规模分布和经济规模分布Pareto指数(1997年、2000年和2003年),对Pareto指数进行跨区域和跨时间的对比分析,并实证分析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我国的城市规模分布显著地服从Pareto分布,并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工业化、产业结构以及运输能力对城市人口规模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工业化和运输能力是影响城市经济规模分布的重要因素。
本书测度了城市集聚效应和集聚效率,对比分析其对城市规模分布变化的影响。本书的实证结果表明,平均集聚效率指数的高低与各种规模城市分布比重的增减相一致。最后,本书针对大城市蔓延趋势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