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日历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标准尺度,它使自然界的时间长度、时日记载、时间标准、时间顺序有了一个参照标准和计算方法。日历的主要功能就是反映年、月、日、节气、季节、节假目的变化规律。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和科学家,通过经年累月的观察和总结,认识到由于地球自转产生昼夜循环,形成“日”的现象;月亮绕地球公转形成“月”的现象;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交替现象;从而形成“年”的概念。经过大量的反复的统计、对比、计算,根据天象编制了历书。后来在古代六种历法《黄帝历》、《颛项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的基础上,于汉朝至明朝间,分别进行了五次重大的历法改革。改革后历法的名称依次是《太初历》(汉朝)、《大明历》(南北朝)、《戊寅元历》(唐朝)、《授时历》(元朝)和《时宪历》(明朝)。这些历法内容全面,结构严谨,精确度很高,更加符合天象的实际,也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之一。《万年历》是清朝民间流行的一种历书,经清朝皇帝御定为《御定万年历》(万年是指统治江山社稷万年长久的意思)。现泛指为“农历”、“阴历”、“夏历”、“旧历”等,我国在民国纪元前采用此历。阳历是公元前A6年由罗马大帝儒略•凯撒始创的,称为“儒略历”。公元l 582年《儒略历》被修订后,逐渐完善成为今天通用的公历,也叫“阳历”、“西历”、“新历”,这种历法于20世纪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使用。我国从191 2年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之时(中华民国元年)开始采用公历。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我国使用“公历纪年法”,即使用阳历。
《万年历——1 20年万事不求人》的第一部分是历法知识,简单介绍什么是历和历法,我国历书的起源,我国历书的种类和名称,我国现在使用的几种历法。第二部分是历书和“三农”知识,历书起止年为1901~2020年。“三农”知识包罗万象,涉及种植、养殖、农机、商业、销售、经营、生活常识、车牌知识、古今时间对照等各个方面,与广大读者的生活紧密联系,内容新颖、丰富,不失为一本人人实用的生活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