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刘迎秋 著名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组长,第一届至第六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组委会执行主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呼伦贝尔盟副盟长、科研局副局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和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和常务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山东大学、西南财大、中山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河南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兼职或客座教授。1993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6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创造性提出“总需求变动的供给效应曲线”和货币供给倍数理论;长期关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主持全国性跟踪调研并连续5年编辑出版《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自1980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以来,先后研究完成并出版学术专著18部(包括合著)、译著2部,辞书1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60多篇。其中,多项学术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为我国经济理论建设、政府政策改进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内容简介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政府为民营企业“松绑”,有力地促进了民营企业“起飞”和民营经济发展的话.那么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将历史地成为民营企业获得新的更大发展的重要机遇。调查表明,在通往国际化的道路上,我国民营企业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尽管到目前为止多数民营企业的“走出去“还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途径还主要是借道外贸出口,即便是那些已经着手从事海外投资的企业,大多涉足的也还是贸易型、资源型投资领域.且投资规模仍普遍偏小,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但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必须从这个现实出发,制定相应政策,以积极引导和鼓励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并由此带动我国经济发展。这是课题组在今年开展问卷调查和企业考察并进行深入研究后所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