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图书详细信息 推荐图书 | 最新书评
微观视域法之理 (馆配)

作者:杨亚非 主编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内容简介
以“微观视域法之理”为主题的这二十几篇文字,与一年前的文集《在社会调查中思考法之理》一起,构成了一个清晰、坚定的轨迹,这个轨迹通向社会生活,持续接近着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
2004年秋,当迎来自己的第一届研究生,迈出硕士点建设的第一步时,北京理工大学法学理论硕士点的全体导师就形成了十分清醒的学科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对发展与创新的路径做出了选择。导师组确定了目标明确、定位清晰的培养方案,向研究生提出了关注社会、在与社会的密切关联和互动中研究法律、思考法之理的要求。于是,在深入社会调查,独立思考的基础上,2005年4~5月,在我们自己建立的学术平台“法学讲坛”上,18名研究生进行了以“在社会调查中思考法之理”为主题的“法学研究报告”,围绕着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若干法律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研究成果的精粹形成了文集《在社会调查中思考法之理》。
  在社会生活中对法学和法律问题进行亲历式研究,我们收获了最初的成果,也得到了有益的锻炼和启示。我们认为,学习法理学、实现法学研究中的理论创新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法理学并不是纯粹形而上的东西,法律不仅仅是文本,法律理念和精神也不仅仅是抽象的符号和大词大话,就像黑格尔的法哲学文本,就像《拿破仑法典》,就像一般的词语“公平”、“正义”……它们也很具体、很生动,非常贴近生活并且因应着社会生活。对于法律学人来说,要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创新,仅靠抽象的逻辑思维、机械地背诵法条和简单地重复法学名言和大词是难以达到的。要努力学会在法学研究中化抽象为具象,化空泛为具体,体认法律理论的道理和真谛,反思逻辑推理的前提,关注法学和法律的微观,培养“具象”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不仅要在社会调查中思考法之理,还要在社会调查中注重法律与法学的微观和具体。于是,我们将第二届研究生学术研究的选题导向法学的微观视域。我们不仅要求研究生眼睛向下,关注具体的法律生活,导师们还率先垂范,有效指导和积极参与,增强了学生实践及创新的当趣和积极性。19名同学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在2006年的4~5月间作了精彩的“法学研究报告”,杨亚非、于兆波、庞华玲、李艳秋4位导师在学有专攻的领域深化了若干具体问题的研究,参与了笔谈。
发表书评
本书标签
为此书添加标签:(多个标签用空格分隔)
图书购买信息
请对此书作出评价
请您登录后为此书评分



目前还没有人对此书评分
新书快递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