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魏东(1966-),曾用名魏智彬,男,重庆市开县人,法学博士、博士后,四川大学刑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刑事法学、刑事政策学。
主要论著:《现代刑法的犯罪化根据》,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教唆犯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诱惑侦查中的若干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民主权利的宪法基础与刑法保障》,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证券及相关犯罪认定处理》,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刑事法理论与实证》,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经济犯罪认定与侦查》(八卷本丛书),群众出版社,1999-200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供刑法专业研究生使用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用书。
从书名可以看出,本书主要研究具体犯罪认定处罚中的若干前沿理论和法律实践问题,应当说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领域,能够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法学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问,作为部门法学的刑法学更是如此。因此,我一贯主张刑法学研究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强调理性、严谨、务实文风,经常性关注刑法理论前沿,高度重视刑法实务问题的创新性研究,着力解决刑法实务问题,为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服务。这种“学问态度”应当说越来越多地得到学界同仁的认同和坚持。我曾指导的法学博士魏东副教授,在这方面身体力行,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魏东博士在其新作《刑法各论若干前沿问题要论》付梓之际邀我作序,我欣然接受,并乐意向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同仁们推荐本书。
作为刑法专业研究生教材,本书尽可能照顾了体例安排上的相对完整性。全书分导论篇、上篇、下篇三个大的组成部分,分别研究刑法各论的基础理论、侵犯个人法益的犯罪、侵犯社会法益和国家法益的犯罪。这种体例安排虽然不同于我国多数刑法教科书的体例设计,但是切合了现代社会强调权利保障的法治精神,因而具有其合理性。
导论篇主要研究刑法各论的基础理论,具体内容包括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刑法分则条文竞合、现代刑事司法中的人文观念。导论篇在内容上的这种安排具有一定新意。尤其是对刑法分则条文竞合问题,作者提出在理论上应当将刑法分则条文竞合区分为包容竞合、交叉竞合与双重竞合三种,并简要论述了三种竞合的概念和关系,指出学术界关于法条竞合理论上的不足和缺陷,这种学术见解本身是否科学合理可能还值得研究,但是作者的这种理论探索精神值得肯定。作者还强调刑事司法过程中应当强化被告权利保障的民权主义刑法观、刑法安定性的罪刑法定主义精神和刑法价值中立的人道主义矫正观,切实树立现代刑事司法中的人文观念,这些学术见解切中时弊,发人深思,值得关注。
上篇集中研究侵犯个人法益的若干犯罪,包括故意杀人罪、强奸罪、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占罪、盗窃罪等五个具体罪名;下篇集中研究侵犯社会法益和国家法益的若干犯罪,具体包括合同诈骗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黑社会犯罪、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毒品犯罪、交通肇事罪、受贿罪、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组织卖淫罪、煽动型犯罪等犯罪。作者刻意选择刑法实务中这些疑难罪名、疑难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重点针对理论争议问题展开务实性研讨,既有对学界各种学术观点的系统归纳,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更有作者自己具有新意的独到见解,有助于启发学习研究者心智,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同时,本书对司法实务工作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为本书所研究的问题都紧密结合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一些疑难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和研究,例如,针对故意杀人罪中的夫妻之间见死不救问题、生命权对生命权的紧急避险问题、安乐死问题、艾滋病问题,强奸罪中的婚内强健问题、骗奸问题,侵占罪中的遗忘物、埋藏物问题,盗窃罪中的使用盗窃问题、单位盗窃问题、盗窃罪既遂未遂标准问题,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内容和形式问题、诉讼欺骗问题,黑社会犯罪和恐怖主义犯罪的认定问题,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适用问题,受贿罪中的性贿赂问题等,作者都在提供相关学术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研讨,并提出了作者个人学术见解,从而有助于司法实务工作者正确认识和处理相关司法实务问题。
当然,本书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所探讨的刑法各论问题还不全面,诚如作者在本书后记中所说,还有不少疑难犯罪问题没有纳入本书进行系统研究;再就是作者对本书中所列出的一些问题的研究还欠深入挖掘,有的只列举了研究提纲而在具体内容上没有深入展开,某些观点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但是总的来说,本书仍然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刑法学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