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张小兰,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3月出生于成都,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12月四川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是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科研王作站班长,战略学学科,国家安全政策研究领域博士后。长期从事国家安全政策和信息安全的研究,著有《美日俄国家安全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内参《世界经济调研》2007年第20期;《浅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文化安全》,收入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委员会编《文化建设与国家安全:第五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论文集》,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参与的科研项目:国务院国信办国家重大项目《中国信息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2005年12月-2007年6月;《国家安全战略长效机制研究》,博士后论文,2008年6月;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等。
内容简介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在残酷的科技竞争中,科技窃密活动作为竞争对手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日益威胁着国家科技安全,表现最为典型和突出的就是国防科技领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大量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这就必然要求我国加强科技安全工作。当代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广泛普及应用,使国家科技安全的问题更加突出,同时引发国家科技保密工作运行方式的变革,保密、窃密的斗争更加呈现高科技抗衡的特点,这使刚刚起步的我国科技保密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加强科技安全机制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和利益,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科技保密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管理体制和措施都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已充分意识到我国科技保密管理方面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正积极进行相关管理体制、制度的建设,努力将制定的一系列科技保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为了制定出有效的、适合当前国际国內环境要求的科技保密管理制度落实的措施,迫切需要对国际上最先进的科技保密机制有充分的了解,以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迅速有效地建立起我国的科技保密管理机制。可见,开展国防科技保密机制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书分析国防科技安全的管理需求,对西方先进国家国防科技保密机制的发展趋势做出归纳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美国的国防科技安全机制作了系统剖析和评价,深入探讨了国防科技保密机制的核心问题和争论焦点,得出对建设和完善我国的国防科技保密机制有益的国际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