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黄晓东,安徽安庆人,1975年10月出生。2006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金融学专业,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与货币政策。
目前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4项,主持浙江省教育厅课题1项。参加编写教材《货币银行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现代商业银行管理学基础》(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两部。在《国际贸易问题》、《广东社会科学》、《福建论坛》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
内容简介
从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外汇储备量一直在稳定增长,尤其是近年来,增长规模越来越大,年均增长2000多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为此而投放的外汇占款大量增加,导致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速过快,国内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本书围绕相关问题展开了探讨。
首先,本书认为中国外汇储备增长来源的主要渠道是经常项目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而在目前汇率水平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然后结合外汇储备增长的国际趋势,提出目前亚洲外汇储备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当前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一外围结构。位于国际货币体系中心的国家担负着提供国际货币的职能,而外围国家为获得国际货币就只有保持巨额顺差。
其次,本书在比较各种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后,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H—P滤波分析方法计算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提出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存在大量过度的结论。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和Kalman滤波方法对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进行动态预测,认为中国外汇储备将保持稳定增长,2006年底,规模便将达到I万亿美元以上。大量持续过度的外汇储备,势必引起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本书对外汇储备过度引起的中国进出口、汇率和物价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书重点关注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的一个直接表现——外汇占款问题,分析了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供应产生影响的机理;通过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得出外汇储备增长是引起中国货币供应量变动的Granger原因,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的结论;运用VAR模型进一步对外汇储备增长、货币供应增加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外汇储备增长对中国货币供应增加和通货膨胀分别存在3个季度和6个季度的时滞;构建中央银行反应函数,对中国货币冲销的效果和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没有达到完全冲销以及我国货币冲销空间很小、冲销政策不能长期持续的结论。
最后,本书针对如何减小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影响提出建议:保持外汇储备合适的规模和结构;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完善中央银行冲销干预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