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朱以撤,1953年生于福建泉州。l981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从事书法创作、教育和理论研究工作。著有《朱以撒书唐诗小楷》、《历代行草名作赏评》、《书法创作论》、《书法审美表现论》、《古典幽梦》、《俯仰之间》、《纸上思量》等,合著《古今书法大字典》、《中国书法鉴赏大字典》等。在《文艺研究》、《中国书法》、《书法研究》、《美术史论》、《美术观察》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内容简介
中国书法有那么长的历史,遥远而幽深;有那么多的书法家,摈古竞今,卓烁异彩;还有那么多的书法作品,汗牛马而充栋宇,诸体兼备,四时异景。书法史、书法家、书法作品,以时间为序,由远而近,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成为后人寻绎、效法、欣赏的不尽源泉。
书法家是靠书法作品存活于世的。那些因时日久远已经没能留下作品的书法家,现在提起来,已经是模糊一团毫无感性可言了。那些留存了作品的书法家,却在后人的累代阅读欣赏中越发直观、感性,作品使人清晰,如同复活于今日。像李白有《上阳台帖》、杜牧有《张好好诗》,虽然仅有一件存世,也因此让后人鲜明地储存在记忆中。由此可见,书法作品是不可或缺的,作品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走向,见证了审美观的发展和转变。在一个留有各个时期作品的书法家面前,像颜真卿、米芾、赵孟(兆页),我们看到的就更为立体,有仪态,有血肉,更有精神、气度。作品的丰富,也对全面地认识一个书法家,提供了充分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