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魏艳茹,女,1973年出生,黑龙江人。1992—1996年就读于吉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99—2002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师从丁丽瑛教授,获法学硕士学位;2002—2005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学专业,师从陈安教授,获法学博士学位。2005年起受聘于广西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教研室执教,同年晋升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法学,曾在《国际经济法学刊》、《知识产权》、《法学论坛》、《美国法通讯》等学术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代表作有:《双边投资协定中的知识产权条款研究》、《传统知识保护之争中的非政府组织》、《论我国晚近全盘接受CSID仲裁管辖权之不当》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研究“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仲裁撤销制度的理论专著,是“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文库”之一。
ICSID仲裁撤销制度的法律依据是《华盛顿公约》第52条。本条规定了如下五个撤销理由:仲裁庭组成不当、仲裁庭明显越权、严重违背基本程序规则、仲裁庭的成员有受贿行为、裁决未说明其所依据的理由。《华盛顿公约》中上述撤销理由的外延,通常比一般国际商事仲裁中的撤销理由更为广泛。然而,在正常情况下,ICSID专门委员会并不依据这些撤销理由对裁决进行以实体问题作为切人点的审查。本书就ICSID仲裁撤销制度的基本框架进行了系统的评介,对ICSID仲裁撤销理由的运用实践进行了研究、比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ICSID仲裁裁决应该具备实体公正性,ICSID仲裁监督制度也本应有权审查裁决实体问题,维护裁决的实体公正,因此,作为 ICSID仲裁机制内唯一的仲裁监督制度——ICSID仲裁撤销制度存在监督无力的痼疾。在面临深刻危机的情况下,ICSID曾经拟采取措施弥补其仲裁监督机制监督无力的缺憾,但是,由于《华盛顿公约》的难以修改和自成体系使然,上述措施终未实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相应对策只能是慎重接受 ICSID仲裁管辖权,为此,中国需要适当调整自己的缔约立场并作出必要的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