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佟鸿举,男,1970年出生,满族,硕士。曾认真读完小学、中学。大学所学为史学,毕业后本想对口就业,却未能如愿。
学校、报社、电视台、博物馆不同单位给我提供了充分锻练空间,生活的碰撞丰富了我的阅历,社会大学完成了我第二学位。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呼和浩特市晚报社工作,先后负责文化新闻的采编及广告版的有关工作,为配合内蒙古首届那达幕文化节活动,随团采访内蒙古各地,完成稿件多篇,曾受到报社和市委宣传部的表彰。在内蒙古经济电视台工作期间,参与广告部的多次大型活动,主持《青城百姓》的整体策划工作,并任《万里长城》杂志编委。95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在校期间,曾任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会主席,1996年获满族学生奖学金一等奖。博大的民族文化,为我所钟爱。在校期间先后在《满族研究》、《满语研究》、《北方民族》、《内蒙古文物考古》、《民族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1998年后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做记者。1999年6月加入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历任发行主管、发行总监,成功发行《中国娱乐报道》、《世界娱乐报道》、《中国网络报道》、《中国音乐风云榜》、《娱乐人物周刊》等栏目,目前,光线电视发行中心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电视节目发行中心,可在两周内将电视节目发行至全国100多家电视台。
内容简介
本书从婚俗文书、丧俗文书、寿俗文书、游艺民俗、社会生活等几方面入手,向同好详细介绍我收藏的部分民俗文书。本书中所选的民俗文书,有婚丧寿喜、人生礼俗、社会交往等民俗活动中的记录民俗过程的礼仪性、契约性文书,如合婚帖、请婚帖、允婚帖、各式婚书、讣闻、讣告、红白事礼单、金兰谱等;也有反映社会生活特殊制度民俗的功牌、执照、监照等文书。这本书不是一本民俗研究的学术专著,只是利用笔者现有的部分藏品,以北京及华北地区的汉族民俗活动为落脚点,从老北京礼俗出发,兼涉满族礼俗文化的特点,尽量梳理每件文书背后的民俗事项和历史故事。民俗文书包罗万象,我只是选取部分种类的汉文文书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可能的参考。其中涉及各时代经济活动的契约文书、与宗教有关的信仰民俗文书在本书中都没有选录。还有大量用少数民族文字完成的民俗文书,也不是本书的重点。
民俗本是生活行程的历史积淀,又不可避免地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新陈代谢。我们无法让时光倒转,消逝的风俗对今人犹如童年的梦,遥远而不再现。正如人类天生有追根溯源的特性一样,对民俗也有自发的怀旧情结,尤其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当人们为转瞬即逝的现象而眼花瞭乱的时候,更期待从旧日某些风情中获得心理的慰藉。这一景象不仅使民俗成为新世纪文化的重要资源,也给社会史的研究带来新的视野和挑战。
随着现代化意义的不断更新和拓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升华之中,民俗文书以及其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正在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注意,并且会被众多的研究者视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