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方子云 教授,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及环境水利工作。男,汉族,1921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历任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水利计算副总工程师、水文水利计算室(处)副主任、规划设计处副处长、副总工程师、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总工程师、中国三峡工程论证生态与环境专家组第二小组组长、水利部技术委员、长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教授、国际水资源协会评奖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任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国际水资源协会终生会员。
主要业绩:为长江流域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长江综合利用规划和三峡等工程的规划、设计、科研和环境保护等工作六十余年。他在工作中着重注意了两个观点, 一是系统工程的观点,将问题放在系统中进行考察,以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一是环境水利的观点,既要使水利工程能够发挥最大效益,又要使它对环境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已出版专著十本:《河流综合利用水文水利计算》、《水资源保护工作手册》、《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集》、《三峡工程小丛书“生态与环境”》、《水资源导论》、《环境水利学导论》、《水利建设的环境效应分析与量化》、水工设计手册《水利计算》分册、2004年主编出版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二版)环境水利分册。论文两百余篇:流域长期开发的战略原则(英文)、长江流域水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英文)、中国的环境水利(英文)、保护长江的策略和战略(英文)、环境水利学的任务、环境水利的新动向――流域战略问题、三峡工程的环境问题、必须建立环境水利的战略思想――参加第六届世界水资源大会的体会、对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几个问题的思考、试从环境方面论长江流域规划、关于水资源保护几个主要问题的探讨、关于流域开发的几个战略原则问题的探讨、流域开发与污染防治――兼论污染防治系统工程、移民与环境、我国环境水利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世界水资源开发保护的最近动向――参加第四届世界水资源大会的体会、关于流域系统管理问题的探讨、开发保护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与水环境和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2004年还发表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研究水库和水资源调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斯德哥尔摩国际水回忆的历史现状和将来等。曾多次应邀参加国际水资源及生态与环境保护会议和讲学。1982年9月,他代表我国参加了在阿根廷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宣读了学术论文《中国的环境水利工作》,当场即有一美国专家发言:“我们走在你们后面了!”1992年8月应邀参加瑞典科学院举行的斯德哥尔摩水会,在大会上宣读了《把保护长江作为沿江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论文,因具有独创性的学术见解,后被推荐为协会的终生会员。鉴于在环境水利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和贡献,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将他列入《世界名人传记辞典》。1993年、2001年及2003年方子云又多次应斯德哥尔摩世界水会议邀请,参加世界水管理的专题研究会,在会上作了题为《长江水质管理的整体性方法》等学术报告,反映较好。他曾培养环境水利、水资源等方面的研究生十名。为中国环境水利学科的主要创建人,第一个在我国、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开设环境水利学课程,80年代初,参加建立中国环境水利研究会,提出了“关于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若干规定”,经水利部颁发试行;为水利工程环保设计规范编写组的顾问组组长。直至现在历任环境水利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及顾问等职,在国内尽力拓广及研究建坝的有关环境技术问题和报道国际有关水环境保护管理的动向及新成果。对水环境特别是城市环境污染提出了“开清水之源(提高稀释自净能力),节(截)污水之流(减少污染负荷)”的治理方针,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优选方案;对水库大坝工程又提出了进行改善生态环境的水库综合调度原则与方法。上述理论《人民日报》海外版已专题介绍,在国际会议上也多次交流;在国内已在桂林漓江、东北松花江、杭州西湖、广东佛山等河流应用,效果较好。主编的国内第一部《水资源保护工作手册》被评为全国优秀图书,并获金钥匙奖;作为应聘专家指导撰写的《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1年获国家科委、水利部、能源部颁发的“国家科技攻关专家”荣誉证书;主编的中国第一部水工设计手册《水利计算分册》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的三峡工程小丛书《生态与环境分册》获水利部第三届全国优秀水利科技图书二等奖;参编的《中国水利》获水利部一等奖。1992年被授予对三峡工程论证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内容简介
水利建设是解决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有效工程措施,但如何妥善解决与水工程、水利建设相关的环境问题?本书作者以此为中心,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全面研究和论述了水利建设的环境效应、水利建设与流域环境协调发展、水库综合利用、水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问题。
本书可供水利建设人员、环境保护工作者以及有关大专院校师生等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