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张旭东,1965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美国杜克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教于纽约大学(NYU)比较文学系及东亚研究系。曾任教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美学教研室、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东亚语文系。现为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研究系教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讲座教授(兼职)。中文著作包括《幻想的秩序》(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批评的踪迹》(三联书店,2003)、《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即出)。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作者在纽约大学的博士专题课和北京大学系列讲座基础上扩充、修订而成。全书从当代世界的价值冲突和文化认同危机着手,从观念史批判的角度分析的困扰当代文化理论的一系列核心问题和基本矛盾,如自我与他人、个别性与普遍性、文化系统间的比较与可比性、全球化与民间族国家,后现代时代的历史与主体,等等。
本书不同于一般介绍西方当代文化批评理论的著作,不是描述形形色色的流行理论话语,而是深入当代西方文化意识、价值主体和权力观念的历史基础和哲学基础,对欧洲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政治,文化主体性的历史构造及其内在紧张进行系统的叙述和剖析。全书紧扣“市民一基督教世界的文化危机及其自我超越”这个线索,把西方现代性的政治、哲学和文化表述自我超越“这个线索,把西方现代性的政治、哲学和文化表述视为一种特殊的历史主体性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认识。因此,本收中心章节的内容是⒈对康德一黑格尔的市民阶级自我意识及其哲学立法的再解读;⒉对尼采的哲学转折及其革命性意义的历史阐释;⒊对韦伯一施米特的法律、正治思想的批判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对种种当代现象,如冷战后流行的“自由市场”、“普遍的个人”和“历史的终结”等意识形态话语做出了一系列独到的、富于批判性的分析,并特别着意揭示了这些“普遍主义”立场所力图掩盖的历史社会差异、文化和价值的冲突以及其内在的特殊主体的“自我肯定”意志。
本书强调观念史批判的历史脉络,但岂时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直面当下的挑战。在处理西方经典理论文本的同时,作者鲜明地把阐发当代中国的文化主体性作为全书的中心旨趣。在宏大的历史和理论背景下,在错综复杂的思想脉络中,作者一再提出的问题是,在现代性和“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做中国人?如何展开当代中国的文化政治?如何重建自己的价值与生活世界,并由此创造性地介入世界历史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