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构建框架体系的开局之年。在这一年中,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四个率先”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战略为统领,大力加强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是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上海基本形成了包括货币、股票、债券、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产权市场等现代金融要素市场在内的、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2006年11月,英国劳合社(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将有利于带动上海再保险和大额财险市场的发展。
二是金融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截至2006年底,上海证券市场完成股改或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共797家,占全部应股改公司总数的95.79%,完成股改或进人股改程序的总市值占全部应股改公司总市值的99.40%。金融市场创新向深层次发展。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新上证综指”、可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债券市场推出利率互换和债券借贷业务,发布回购定盘利率,上海银行问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开始试运行并于2007年正式对外发布,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外汇掉期;黄金市场推出白银交易和个人黄金实物交易;期货市场新品种研究推进工作稳步,2007年3月推出锌期货合约。
三是金融市场成交活跃。全年各类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不含外汇市场)达到59万亿元,同比增长68·6%。其中:上海证券市场股票成交5.8万亿元,同比增加200%,占全国份额64%;上海期货市场成交12·61万亿元,同比增加92.81%,占全国份额60%;银行间市场成交39.06万亿元,同比增加68.31%;黄金市场成交2 045.13亿元,同比增加75%。
四是金融机构集聚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截至2006年底,上海拿融机构总数达706家,其中银行业机构254家,证券业机构119家,保险业机构333家,上海已形成了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在内的中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金融开放程度显著提高,已有357家各类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汇聚上海。特别是2006年底《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修订实施,到2007年5月已有12家外资银行选择将法人银行注册在上海,其中7家已经正式开业。随着法人银行的设立,外资银行在上海金融市场上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也将大大提高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
2007年1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适应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上海视察工作时,再次强调要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要求,为下一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必将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断前进,顺利实现“十一五”期间构建框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