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邵明,合肥人氏,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师。呱呱坠地便睁开双眼,父母取以“明”。以孔子“不失人亦不失言”为信条。享受“见贤思齐”和“泰然处世”。
受哥哥影响,自幼深爱物体之理。总角之年,将三极管、线圈、磁铁和电池融凝成机器,欣赏了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
梦过麻省,学过书法,习过历史,做过文学青年。自1994年,改习法律。2000年始,自知识之学、智慧之学、精神之学和美之学,“理解”和“讲授”民事诉讼法学。
出版了《民事诉讼法理研究》、《民事诉权研究》、《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证据法原理》、《民事诉讼法学原理》等书;参撰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等书。
在《人民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法商研究》和《人民司法》等报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数十篇。
内容简介
作为知识之学,民事诉讼法学首先是一种专门的知识系统,即民事诉讼制度及其运作所产生的专门概念、命题和原则组合成民事诉讼知识体系;作为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民事诉讼法学还含涉大量的“实践理性”和“诉讼经验”。
作为智慧之学,民事诉讼法学可以教授我们如何分析和处理民事诉讼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可以培养我们的法律思维方式或者法律家的思维方式;可以提升我们确定公共政策、推动社会改革的能力。
作为精神之学,民事诉讼法学诠释如何运用正当程序解决民事纠纷、保护民事权益,还公民以自由、公正与安定的社会秩序;传播民事诉讼当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知识、智慧可能被用于邪恶的目的,故需精神之学,即民事诉讼法学应当合情、合善、合安。
知识之学、智慧之学、精神之学之统一为美之学。作为美之学,民事诉讼法学“文质彬彬”,美在“文”(外在形式),美在“质”(精神内涵)。在民事诉讼领域,知识、智慧、精神与美相互融合,经验、哲学、科学与艺术相互交融。
“法律需要理解而非阅读。”苟子曾说:学法律不能将之当作“械学”来学,而应学“法之精义”,才可“以浅持博”、“以一持万”。否则,“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事必乱。”因此,我们应当结合现代法治精神、正当程序保障,来理解并享受民事诉讼(法学)所内含的情、善、理、真、美、安。
我们应当从现代诉讼观的角度,理解民事诉讼。一方面从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联结点上,来理解民事诉讼;另一方面依据民事诉讼(法)所具有的独立品质或独立价值,来理解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