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图书详细信息 推荐图书 | 最新书评
健力宝沉浮

作者:丁秀洪 林佑刚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04月
个人简介
  丁秀洪,资深财经记者,现为国内主流财经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IT版块负责人。多年一线财经记者经历,报道领域涉及金融,证券、IT及其他传统行业。 从2002年起,数次通宵达旦与张海面对面的深度采访、沟通,掌握大量一手资料。曾历时一个月深入调查张海和凯地系,写出长达10个版深度报道。
内容简介
  对很多经理人而言,健力宝的沉浮,有着太多的传奇:地处南国一隅的三水县酒厂如何在李经纬的带领下造就了一个国人引以骄傲的民族旗帜品牌?年仅28岁的张海如何运用“空手道”手法实现了对健力宝的掌控?祝维沙和李志达这两位匆匆过客进行了怎样的“拯救行动”?
与此同时,健力宝也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健力宝迷失在哪?
健力宝20年来在经营战略、市场营销、组织管理、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先天和后天缺陷。按照作者的观点,这些缺陷的存在并且长期没有得到根除,是健力宝陷入今天乱局的基本根源。
排在这些缺陷之首的是“战略的迷失”——李经纬时代的健力宝只有几个简单的经济指标来支撑未来的努力方向,而张海时期则除了一些漂亮的口号之外,同样缺少严整的战略规划。
想想看,一个连自己的发展目标都不清晰的企业,何以能够长久地走下去?如何能够为企业经营的其他工作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明确的战略为企业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建立什么样的系统运营能力与企业文化提供方向。
很大程度上,李经纬和张海都没有真正把握好饮料产业的发展规律。在李经纬时期,企业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个靠“随遇而来”的各种决策去“自然”推动。而张海时期的健力宝则更像是一个患了“多动症”的小孩,喜欢四处出击。当然,对各种投资,张海自有他自己独特的解释,这集中反映在他于2004年12月24日接受新浪财经的访谈内容中。张海声称他对兴业银行、平安保险的投资都是盈利性非常好的投资项目,从后面的结果看来情况的确是这样。但即便如此,从健力宝的主导产业出发,这也恰好表现出健力宝缺乏明确的战略。
相对李经纬,张海的现代竞争意识显然要强,他对饮料行业中品牌定位的认知水平肯定要比李经纬高。因此,接手健力宝后,面对品牌的日益老化,企业机制的僵化,张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例如,开展组织架构、人员重组、营造新的组织运作机制、进行品牌改造并推出全新的品牌……经过一系列的大胆动作后,健力宝的经营得到了有效改善,品牌形象重新被激活。不过,这时候的健力宝明显还是缺乏有效的战略管理,战略仍然是迷失的。张海战略的迷失几乎与李经纬有共通之处,例如不相关的多元化投资,对战略管理的忽视等。
由于战略的迷失,也使健力宝在公司管理的一些重要环节出现硬伤。比如,组织结构——健力宝所谓的事业部其实只是把几个业务相近的子公司归到一个人管理而已,并没有真正按事业部制的模式开展运营,结构的缺陷成为健力宝的一大硬伤。
另一大硬伤是业务流程。在健力宝,流程是一个经常被挂在嘴边的管理名词,但几乎所有的人都似乎在误解着“流程”背后的真正含义,没有真正把优化企业的供应链、打造优质的企业价值链作为最大的流程,陷入了“为流程而流程”的不良循环中,违背了流程的本来面貌。
归根结底,成功要靠管理。健力宝历经20年,作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典型,走到今天如此地步,除了战略的迷失,同样是败在管理上。健力宝缺乏适应饮料行业激烈竞争的系统执行力。健力宝,只能用“悲怆”两个字来形容它的管理,健力宝的后5年所演奏的其实就是一支管理悲怆曲。
战略的迷失让健力宝走入多元化的陷阱。但话说回来,虽然多元化分散了健力宝太多的资源,但假如饮料业务能够经营好,能够不断为多元化的发展提供现金流支持的话,健力宝断不会出现后来的结局。很可惜,健力宝衰弱的原因正是因为没有把饮料经营好,没有经营好的根本原因又在于其管理的缺陷。
发表书评
本书标签
为此书添加标签:(多个标签用空格分隔)
图书购买信息
谁在读这本书?
张合

12年前想读
请对此书作出评价
请您登录后为此书评分



目前还没有人对此书评分
新书快递
谁在关注这本书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