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粟裕,湖南会同枫木树脚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连长、营长、支队长、第六十四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教导师政治委员,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 1935年起任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1947年起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参加了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84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
内容简介
粟裕的军事学术的造诣、战争理论的素养在他的《粟裕回忆录》中充分得到体现。这本回忆录也是全军中绝无仅有的写法,他不同绝大多数的回忆录以人物或作者自己为主线来说事,夹带许多对人对事的“揭露”、 “更新”和臧否,也充满了许多对自个儿的吹嘘、解释和补遗。《粟裕回忆录》除开头一章对其参加革命的过程有所交代外,其余各章都是以战争事件来展开叙述的。讲的基本上是战争事件的战场背景,作战对象,力量对比,战役对策以及征战过程,最后都有战事的检讨、总结和重观,很少涉及物是人非的议论,这也是粟裕“将德”高尚之处。粟裕在篇幅中对战区转折点、战役转折点的提法和阐述,这是他的一个“创意”,他总是按对这个“点”的或隐或显之分析判断来估摸、组织或结束一个战役的,这是一种值得后人学习的对局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