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问题,是近两年来中国经济学界讨论热烈且争议较多的话题。一般来说,对本土化的张扬,通常产生于过度国际化的语境,是从浪漫回到现实。近期不
少学者关于经济学研究本土化的强调和主张,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大学教研、经济实践领域套用过度的反省。关于此话题,中国国防经济学则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国防经济学在中国是
一门新兴学科,既缺乏以普遍的国际化为依托的本土化,也缺乏以厚重的本土化为基础的国际化,国际化和本土化双重发育不足。可以说,中国国防经济学缺乏像中国经济学界讨论国际化和
本土化问题的相同语境。
作为一门本土化学问,国际化对于中国国防经济学是一个过分敏感的字眼,于是,“研究转型”成了国际化的另一种说法。在《中国国防经济学:2005》的引言中,姜鲁鸣教授直接谈到了转型这一话题。2006年的年刊由我任执行主编,循着上一期的话题,我想直入主题,谈谈中国国防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问题。不过,和姜鲁鸣的视角略有不同,我更加看重和强调国防经济学研究的本土地,当然,我所说的本土化,必须以扎实普遍的国际化为依托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