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潘小平,女,1977 年毕业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1985 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攻读文艺学研究生课程, 1992 年调入安徽省文联,现为《清明》杂志社副主编、《安徽文学》执行主编。有《作家心态差异论》、《归来的流放者――新时期小说十年批判》、《新时期小说的理性精神》、《现实与关怀》、《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散文》等20多万字的论文发表。1992 年以后,由理论研究转向文学创作,有《季风来临》、《北方驿站》、《城市呓语》、《爱情这逃犯》、《文化徽州》、《徽商——正说中国明清第一商帮》、《风韵新安》等散文随笔,长篇历史小说《翁同和》、长篇小说《美丽的村庄》等著作出版。近年来广泛参与电影电视的策划与创作,希望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将精英的理念传达给大众。共发表论文、散文、纪实文学、影视文学、小说约560万字。
内容简介
地球北纬30°被人们称为神秘线,在它的附近,有很多诸如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死海、撒哈拉大沙漠、神农架野人等等人类无法解释的奇异现象。许多神奇的自然景观,也大都分布在北纬30°一线,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钱塘江大潮;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最深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等等,北纬30°还是飞机经常失事的地带。而黄山与徽州,也正在北纬30°神秘线上静静站立,神秘而美丽的容姿,惊世骇俗。
黄山位于安徽省的南部,北纬30°08′,东经118°09′,山体为花岗岩,源于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地壳运动,又经第四纪冰川和长期风化作用,形成气势磅礴、险峰林立的山岳奇观。黄山绵延500余里,习称72峰,遥望群峰苍黛,常年云雾缭绕,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天下四绝”。日出、晚霞、佛光、雾凇等时令景致,变幻无穷,五彩斑斓。黄山是中国最早确立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
黄山脚下古徽州,以其保存完整的徽文化形态和强烈的文化特质,吸引着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明清之际的徽州,习称“一府六邑”,包括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和今天已经划归江西的婺源。从地理环境上看,徽州处于万山环绕之中,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域社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俗单元。徽州山多地少,人烟稠密,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的说法,由此造成徽州人深刻的危机意识。为了生存,人们蜂拥而出,求食于四方,徽谚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也由此形成了一支与晋商相抗衡的强大的商业力量,史称徽商。徽商借助宗族势力和读书入仕的途径,雄霸中国商业舞台几400年,以它雄厚的财力物力,滋育出灿烂的徽州文化。在物质文化形态方面,徽州拥有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包括民居、祠堂、牌坊等形式在内的徽派建筑,以及书院、古桥、古塔、古戏台等等多种文化遗存,其中黟县的西递、宏村两个古村落,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在非物质文化形态方面,徽州文化的遗产更为丰富,大量的典籍和契约文书,影响深远的新安理学,取得极高学术成就的新安朴学,自成体系的新安医学,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新安画派和徽派版画,还有目连戏、徽剧等等,构成庞大的精神文化体系,是地域文化研究的范本。
在现代社会,徽州越来越显示出它在人类文化社区中的意义,而那些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古建筑,坐落在绿树葱茏的川谷中间,远远的,就能看到它们醒目而错落的黑瓦和白墙。山水萦绕的地理,孕育出完全不同于平原的文化形态并将其完好地保存,它们今天,仍然放射出灿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