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山东邹县,是孟子的故乡。邹县境内的法山、葛山、铁山、冈山岩壁上,散落着北朝时期的摩崖刻石文字二十多处,后世统称为“四山摩崖”。由于规模宏大,雄于椎拓,传世拓本甚少而鲜为人知。
四山摩崖,把货经镌刻在山崖和巨大的石坪上,是北朝时期一种新的佛教传播方工。所刻的内容除佛经之外,尚有题记,多为经主题名及年号事略等,字数长短不一,从几个字至数十百字不等。书体处于隶楷交变时期的正书,运笔仍含有篆意,线条圆厚均匀,提按起伏变化微妙,结体简静安详、平中寓奇,行笔舒缓沉稳中见雄逸。清代阮元《山左金石志》、黄易《山东金石志》、李佐贤《石泉书屋金石题跋》、吴荣光《筠清馆金石记》、杨守敬《匡喆刻经颂》等均有著录,期中以李佐贤实地访碑考察最细,记录亦详。四山摩崖为花岗岩石质,石面精糙,文字多已风化残损,字形硕大,字径众二十至七八十厘米不等,个别字径更高达一米心上,除冈山刻石之外,其余各摩崖均字势奇伟、浑穆高古、雄秀前人,与秦山经石峪金刚经书风同出一系,为北朝高僧安道壹所书。
本册所收,山摩崖刻于北齐武平六年(公元五七五年),包括尖山题记九件,尖山刻经《文殊般若经》一件;葛山摩崖刻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五八○),选入葛山刻经《维摩诘经》一件。
通过本册内容,读者可对四山摩崖书风有一个总体的印象。选本中对原碑文字中对原碑文字作了适当调整排列,有相同字的多种表现形态,有同一字采用不同时期的拓本出,以及个别未完成的双钩刻字。对于某些有残损和增缺笔草画的异体字,临习者不必过于拘泥笔划形相,宜细心体会碑字的笔意,遗貌取神,以感应整体的气象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