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书谱》,墨迹本,唐代孙过庭撰并书。书于唐垂拱三年(687年),草书,纸本27.2厘米,横898.24厘米。每纸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 351行,3500余字。衍文196字,“汉末伯英”下阙166字,“心不厌精”下阙30字。《书谱》在宋内府时尚有上、下两卷,下卷散失后,现传世上卷。《书谱》对唐代以前的书体,上起轩辕六文、赢政八体,下至魏晋的隶、楷、草,纵览了诸多书家遗墨,认为:“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只有东汉末年的“草圣”张芝,曹魏时期的隶、楷书家钟繇,东晋末年的王氏父子的墨迹,可堪称“古之特绝”。《书谱》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相当高,孙过庭的书法上追“二王”,旁采章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宋米芾《书史》评道:“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清朱履贞《书学捷要》:“唯孙虔礼草书《书谱》,全法右军,而三千七百余言,一气贯注,笔致具存,实为草书至宝。”墨迹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